蒙古族的智者巴拉跟仓
巴拉根仓同情人民疾苦,到处替被侮辱被损害的贫苦牧民伸张正义,把斗争矛头指向凶残暴戾、腐朽没落的僧俗统治者及其意识形态——宗教迷信和封建伦理道德。官僚、牧主和上层喇嘛给他加上"流氓"、"骗子"的罪名加以迫害,但每次都被他机智地斗败。在穷苦人民中间,巴拉根仓到处受到欢迎和称赞。
王爷几次跟已拉根仓斗智,都失败了,总想找个机会把巴拉根仓弄死。一天,王爷把巴拉根仓叫来说:“明天,弥勒佛庙的活佛驾临本府。活佛用餐特别,一时我又找不到合适的厨师,想叫你去做,可以吗?”
巴拉根仓毕恭毕敬地从命,问道:“活佛用的是什么膳食?”
王爷说:“他呀!用餐有点特别呢!既不能咸,也不能甜;既不能腻,也不能淡;既不能辣,也不能酸;咸、甜、辣、酸还都必须有点。做的时候,不能焙烤,不能烙煎;不能水煮,不能气蒸;不能火烧,不能油榨。做出来的饭食,又必须是不干不稀,不硬不软,不冷不热,不咸不淡,不香不酸。活佛最喜欢吃的就是这样一种饭食。”
巴拉根仓说道:“这原来是个特种膳食哩!”
王爷装出很认真的样子说:“活佛么,神人喽!神人怎么能跟俗人一样吃素食粗饭呢?这是一件关系到全旗官民命运和声誉的大事。如果要是不完全按照方才我告诉你的这种要求,做出特种膳食来,那你就是耍弄活佛,怠慢王爷,我就判你砍头罪!”
巴拉根仓答应道:“我可以给活佛做这种特别膳食。不过,常言道:‘刀子再锋利,削不着把柄;人再灵巧,没有工具雕不出精品。’王爷既然要我给活佛准备特种膳食,那就请王爷给我准备一只特种锅吧。它既不是金锅,也不是银锅;既不是黄铜锅,也不是紫铜锅;不是钢制的锅,不是铁铸的锅;不是锡制的锅,不是陶烧的锅。一句话,不是用金属制作的锅,但也不能没有一点金银铜铁;不是用泥土制的锅,也不能没有一点砂石泥土。请王爷给我弄来这样一种锅,我就一定能做出您说的那种特异膳食。”
王爷听了巴拉根仓的话,张着个大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关于巴拉根仓的故事
"风能刮到的地方,人们都知道巴拉根仓的名字。巴拉根仓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哪里就有许多朋友",他是一个群众基础十分深厚的人物。
巴拉根仓的故事还运用夸张、怪诞的讽刺手法揭露鞭挞反面人物和丑恶事物,风趣、幽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的语言清新、质朴、锋利。情节结构具有谜语式的特点,往往把画龙点睛的伏笔设在关键所在或故事的末尾,一经点破,妙趣横生,让读者在笑声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巴拉根仓是塑造理想人物、传颂民族智慧为主题的乌力格尔。智慧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巴拉根仓的故事是蒙古地区民间讽刺文学的代表作,它和藏族的阿古顿巴的故事、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同属于一类。巴拉根仓并非实有其人,他是蒙古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愿望虚构出来的理想人物,是智慧的代表。在蒙古地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将自己创作的一些故事称作巴拉根仓的故事,因而新故事不断产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庞大的故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