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教材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能够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激发学习动机,有时候还能直接突显文章的重点。
第一节语文课上,我拿着洗脸盆进班了,谁说了一声老师来了,使三五成群的正在认真欣赏金鱼的孩子们四散开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讲桌上的洗脸盆,又跃跃欲试地想站起来,开始翘首以待了,脸上兴奋地表情告诉老师他们多么期待接下来的实验。
我请第一、二组后四排的孩子站到讲桌左边,三、四、五组后四排的孩子站到讲桌右边,前三排的孩子向讲桌边聚拢,请孩子们相互礼让,保持安静。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要开始做实验了,请大家睁大眼睛,认真观看老师做实验,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我把盛满水的杯子放进盆子里,放进杯子里一块橡皮大小的石子,“你发现了什么?”孩子异口同声的说:“水漫出来了。”重新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一颗小一点的石子,“你发现了什么?”“水漫出来了。”“大家想,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鱼,水会怎么样?”“还会漫出来,”x小声地说,其他同学却不吭声,有些孩子咬着嘴唇,一脸迷惑。“为什么?”“小鱼的身体也有重量,所以放进去,水也会漫出来。”“聪明!”我心中称赞道。“小鱼本身生活在水里,水会变化吗?”X说。“问的好。下面请看这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把小鱼放进去会有什么变化?”我把滑溜溜的金鱼放进了装满水的杯子,“水漫出来了,”几乎是异口同声。我又把一只小乌龟放进盛满水的杯子,水又漫出来了。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大家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答案会迎刃而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手做做看》。”
从实验开始到结束共持续3分钟,这种活动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个实验正好说明了本文的中心,巧妙化解了本文的难点。
在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的时候,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邮票,请同学们看,这张邮票是1840年英国发行的邮票,名字叫黑便士。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邮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比较,孩子们发现了邮票之间的区别,这种直观导入,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理解文章内容,也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
在学习《找春天》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大家背过很多经典诗句,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晓》、《春夜喜雨》、《春日》、《早春》......
现在虽然是春天了,但是冬天刚刚过去,刚刚进入春天,我们把它称为“早春”,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早春有哪些特点?
通过背诗,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参与度,而且通过讨论,激发孩子积极思考,及时地把孩子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了导入的价值。
数星星,或许是孩子天真可爱的举动,或许是孩子的好奇,探索未知世界的天性。我们也可以对着“晴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去观察探索“浩瀚的星空的奥秘。”导入:
孩子们,在晴朗的夜空,你们数过星星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看看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我们来读读《数星星的孩子》。
这样直接导入,直奔主题,使孩子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内容。
我听过贾老师的一节课,贾老师用夏衍临死前还在纠正错字的故事导入,开始就教会我们做人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又用姚明纠正记者提问用词的故事导入,不仅教会我们要爱国,引起大家学习的兴趣,进入本课主题,讲到“斟酌”,引出“推敲”。贾老师慈爱的形象、高尚的人格深深吸引了在场得 每一个人。
设疑导入也是我喜欢的一种导入形式,我在讲《画风》这一课时,问孩子们:“小朋友们都遇见过风,那我们要怎样把风画出来呢?”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思维。
《电脑住宅》一文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这样导入不错:
孩子们,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到来了哪些方便?如果让电脑来“管理”一个住宅,那这个住宅会是什么样子呢?在那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设置疑问,激发孩子好奇心,探索科学的欲望。
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