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800]
我出生于江南,一直以来,黄土高原这片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对我来说就是一副神秘的画卷,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广播节目中听到了李野墨播讲的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幅画卷终于向我展开,铺陈开去的是那辽阔的一望无际的黄色土地和由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灵,在山河巨变中一个个完成着自己的蜕变。
初次看到这本小说是在小时候去新华书店的时候,它就静静地立在中国文学类书籍的一角,它的名字实在是太平凡了,《平凡的世界》,在市场经济大潮不断的冲击下,中国的畅销书们往往都具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比如《中国可以说不》等等,而这本小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特征,这本小说一定很平凡,因为作者都不会给这本小说起个吸引眼球的名字,十几岁的我对自己这样说。
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平凡的不是这本小说,而是我自己的见识。在这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的芸芸众生却创造了一个个不平凡的奇迹。诚然,这本书里的一些人物是有些理想化的,但这恰恰告诉了平凡世界中的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实现梦想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痛苦,这是第一个映入我脑海的词汇。从少安与少平这两兄弟记事起,痛苦就像他们的影子,与他们形影不离,生活上的贫困让他们只能在痛苦与痛苦之间选择,从甲乙丙菜的选择到爱情事业的选择无一不是如此。所以读完这本书的开头几章,我对主人公的遭遇更多的只是同情。
随着剧情的发酵,正当我心中的同情逐渐弥漫时,作者的一句话外音却将我震醒,痛苦不是白忍受的,它会使人更加伟大。如果说从平凡蜕变成伟大需要一种催化剂,那这种催化剂无疑是痛苦。这也许正应了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
路遥说:“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的确,生命总有缺憾和苦难,人们的种种挣扎和奋斗就是为了弥补这些缺憾和苦难。而个人的精神和意志、生命周围的亲情和爱情无疑在作品中成为挣扎和奋斗的支撑点,是最后走出苦难,诞生灵魂之歌的基础。
这个世界以平凡而起,平凡而终,留下的是每个人的那一抹不平凡。
篇三:《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800]
路遥先生笔下的田福军,无疑是个“好官”。早年毕业于人民大学,放弃了留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基层,先是在地区行署工作,后来提拔成原西县的革委会副主任,也就是副县长。
与哥哥福堂的稍显“负面”的形象不同,福军竟然是个“完人”:为人正直,有能力,经常深入基层,时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当然,身处官场,福军在工作中自然也遇到了各种阻力,甚至被排挤。直到遇到了伯乐——新上任的省委书记乔伯年,福军才被破格提拔为黄原地区行署专员,也就是地级市的市长,从而在波澜壮阔的改革中突破层层阻力,大展身手。
福军的政绩和能力自然无需多谈,读者也往往为这样的官员击节叫好。只是如果我们从背后的逻辑看,还是有些东西值得思考。
一个体系不成熟的机制里,往往人们会期待“青天”的出现,过去有包青天,海青天,现在出现了田青天。而百姓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托于某一个道德高尚,能力非凡的个人身上,无疑是一场赌博。而对于福军而言也是这样,他有幸遇到了“乔青天”,个人的政治生命也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行文至此,我也很难下个论断到底什么才是社会法则的常态。提到体系建设,自然上下嘴唇一碰,很容易。但千百年的“青天文化”、“贵人文化”却又活生生地存在着,并且必将长期甚至永久地存在下去。
另外,从个人角度看,即使有了青天有了外部环境,机会也还是留给那些像福军一样有准备的人。我们可以看到,福军很正直,始终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惜为此与上司抗争。同时,福军也很务实,经常下到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了“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比起那些只会看上司脸色行事或者只会按照书本夸夸其谈的人,福军无疑更靠谱。
只是,我们可爱的路遥先生是个从里到外都极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大师。而这两点也恰恰是人们所向往而现实中却不可得的东西。也造就了《平凡的世界》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基于此,路遥先生笔下的福军的际遇也是在现实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场景。
实际上我们生存的世界,还是要有丛林法则,我们无法寄希望于外界,只能因势利导,从而找到各自的生存状态。从战略层面,人生一世,对我们幸福与否起决定因素的是视野、格局,和品位;从战术层面,决定我们顺利与否的则是勇敢、智慧,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