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人的孝,初始境界是对自己的双亲孝顺,中间的境界是对自己的君主孝顺,最终境界是作为自己自立处事的根本。
2、《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易》上说‘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报任安书》: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7、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鲁周公世家》:
8、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9、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1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孔子世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管仲列传》:
1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滑稽列传》
15、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屈原列传》:
1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