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爬上了半山腰,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山中似乎没有了空气,让人透不过气来。忽然听到身后“咯吱”和“嘿呦”的混合声,转过身去,看到了一个挑夫,皱巴巴的衣服系在腰上,虽说是光着膀子,但也汗流浃背。挑着的两个筐里面装满了货物。扁担的两边分别挂着一个蓝子,已经被压得成了一座“弧桥”。挑夫挑着这样的担子,肩膀已经被长时间的折磨磨出了茧子,被压着的那一片没有了血色,肉黄色代替了它。我侧过身子,给他让路。他小心翼翼地经过我的身旁,担子像在跳着蹦蹦床,忽高忽低,伴随着的则是担子极不情意地“吱呀”声。望着挑夫沉重而又吃力的背影,心中不免为他担忧。如果右肩膀总是被这么压着,那肩膀不就会倾斜了吗?带着心中的困扰上了山。
下午时,愉快的心情浮现于脚步,有些轻松,有些快乐。渐渐地,脚步放慢了,看见有一块大石头,便坐了上去。正当休息之时,看见那个挑夫下了山。然而这回,则用的是左肩来挑担子,上山时那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样的挑法很科学,不会使肩膀倾斜。当他走近时,我才发现,这时的蓝子是空的,禁不住好奇的我,走到他的面前,问:“上山时挑的蓝子是满满的,下山时的蓝子是空的,那为什么你的肩膀还没有斜呢?”他笑着回答:“你再仔细看看,蓝子是空的吗?”,我再看看蓝子,“对呀,是空的呀。”他又笑了笑说:“这两个蓝子装满的是收获和喜悦,在我看来,上山时的担子和下山时的担子是一样沉甸甸的。”说完,他下山去了。
人的两个肩膀永远都是平衡的,不会像跷跷板,一高一低,就像上山和下山的担子,一面是付出和劳动,而另一面则是喜悦和收获。世间事就是这样,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