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阳光热情的照在老张黑黝的皮肤上,汗水湿了老张身上所穿的白衬衫。
目光所到之处大多是废墟,远远可以看到一片扎眼的绿色,老张心想这大概是儿子所说的灾区人民暂时居住的帐篷了吧。
今天是这个老实的劳动了一辈子的浙江农民来到四川青川的第一天。
[二]
老张是个踏实勤恳的农民,半个月前儿子出息了,娶了老婆还在城里买了60平方米的房子,高高兴兴的把老张接到了城里。
媳妇操着有一口湖南特色的普通话,老张挠挠头,憨厚的笑笑,用方言问儿子:“她讲什么?”
媳妇起初两天还搭理老张,时间久了耐心也没了,由于沟通不良,索性也不沟通了。靠比手势来交流几句。
儿子也烦恼得很,偏偏四川又闹了大地震。饭桌上儿子随便一说,老张就坐不稳了,吵着要去四川。
“祖国让我们好过了,现在有人需要我们,怎么也得出点力你说是吧?”
孝顺的儿子说不过老子,只好妥协。青川那浙江人去得比较多,于是就把父亲送到了青川,说不准遇到家乡人也好有个照顾。
媳妇自然是高兴,家中少了个包袱,以后也不用比手势了。
[三]
老张看着眼前这座陌生凄凉的荒城,心中涌起一阵难过。
聚到了人多的地方,老张操着他的浙江海宁话问一个青年:“吾去哪里帮忙啊?”那青年小伙子睁大了眼睛一脸迷茫的看着老张:“你说什么?”
标准的普通话倒让老张犯了蒙,老张换了话,问道:“侬会海宁话不?”
那身高一米八零的小伙子别说海宁话了,连海宁都没听说过。但还是耐心的用普通话问道:“大爷,您是哪里人?”
这句话老张半懂半不懂,只好试着回答道:“浙江的。”
小伙子一听松了一大口气,好在浙江的方言和普通话里的“浙江”相差不大,他勉强听懂了。于是用手指向一个小姑娘,看着身边的大爷迷茫的样子,小伙子只好带着老张过去。
小伙子所指的小姑娘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浙江人。浙江来的一些志愿者是她管理的。
“ 张明,这位大爷是个浙江人,不会普通话,你跟他说说。”
“好的。”
两个青年的普通话交流让老张直羡慕,却难以用语言表达。
小姑娘转过头来微笑着,用浙江绍兴话对老张说:“您来这干什么啊?”老张的外婆是个绍兴人,所以通晓绍兴话,听见熟悉的乡音,老张急忙改用绍兴话说道:“我来是来这儿帮忙的人,有什么是我能做的?”
那小姑娘听了一笑说道:“大爷,您在这里说话都没人懂怎么来帮忙呢?和人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了,要是一不小心理解错了别人的意思,那不成了帮倒忙了么?我看,您还是先回去吧。”
老张是个倔强的人,说:“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
那小姑娘没办法,只好说:“那您就在这里呆几天吧,主要帮忙照顾运送食物和医药品,有事就来帐篷找我。好吗?”
老张同意了。
[四]
老张住在临时搭的帐篷里,和一堆年轻的小伙子挤在一起。由于语言问题,老张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隐隐觉得有些孤单。
现在还是热得让人受不了的五月,余震的频率高得吓人,过了几分钟就余震上一次。余震加热天气,老张根本睡不好。看看帐篷外,一片通明,还有很多战士在救人呢。
第二天又是个艳阳天,在一片废墟中,老张和几个小伙子一起帮着搬外面来的物资。
有一个中年男人操着普通话对老张说:“你把这箱子粮食分给这里的人吧,别让大家饿着了。”这样高难度的话老张听了直犯蒙,心想他大概是让自己把这个送给离这不远的战士们吧。
于是老张咬着牙搬着一大箱子往前方走去。
身后那个中年男人大喊:“唉!不是那里!那里有人去过了!”
......
由于听不懂普通话老张一天下来有十几次弄错情况,好几次都是那个小姑娘和青年小伙子帮忙解的围。难受和孤单一起涌上心头,老张觉得自己这辈子还没这么失败过。
[五]
老张站在了成都机场。阳光如他刚来时那样热情。
那个绍兴的小姑娘来送他了:“大爷,回去学学普通话,四川还是需要您的!”老张听了直点头,心里直觉得过意不去。
老张留恋地看了看成都,这座被地震“毁容”的城市在废墟中依然美丽。
在登机时老张还感到了一阵较强烈的余震,他浑浊的眼中似乎有泪光,用海宁话微微哽咽道:“我会回来的。”
[六]
半个月后,已经是六月的夏天了。
老张回家后让儿子给自己报了个普通话速成班,并让媳妇儿子轮流教自己,总算是七七八八大致学会了,起码跟人交流是没问题了。
媳妇在教老张的过程中,感受着公公的那股子努力的劲,不知不觉也比从前尊重老张多了。关系自然也比半个多月前好了不少,从比手势到聊起了家常。
儿子也为自己父亲感到骄傲,一个50多岁的男人能在半个月内学会普通话,那是多了不起。
老张站在了萧山机场,在拥挤的人群里冲儿子媳妇挥着手说:“我走了!四川我来了!”
与半个月前不同的是,这回老张说着一口清晰的普通话,并带着一脸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