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尽力而为的。
一日。孔子的学生子路离开曲阜,出城办事。因为晚了,城门关了。苦于当地没有快捷酒店,或者兜里没钱,只好在城门外过夜。
早晨,看城门的保安见一大汉睡在门外,先叫起床,后提问题:兄弟,这么辛苦,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子路思忖,老师一生为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奔波劳碌,倡导人人友爱互助,家家乐业安居,没有战争,无贼无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不就是2000多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吗?
于是,义正言辞地说: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那是我最的中国梦。要问我从哪里来吗?请听好了:我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孔丘,我从孔子那里来。
保安一听,先楞了一下,估计被子路的话伤自尊了,心说:你还大同世界,我们连宽裕型小康还没实现呢。后来开始奚落,不就是孔丘吗,人家都说他神经病,明明做不到的事还非要做,说得是他吗?
这句子选自《论语·宪问》,原文为: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就叫尽力而为。
不知当时的子路如何回答的,若换做唐伯虎估计早就把酒言欢、高声喝喊“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了。
在《论语·微子篇》中又记录了孔子全心全意,尽力而为而不被理解的桥段。
据说当时民间有两个世外高人,一个叫长沮(jǔ),一个叫桀(jié)溺(nì),您听这名字就够怪的。两人一块耕田的时候,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何处。
原文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问津,就是问渡口。现代汉语有个词叫“不敢问津”,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就源自这里。如今湖北和天津都有问津书院,大概也与此有关。
二位高人问子路:车子上的那个人是谁?
子路回答:孔丘。
两人不无讽刺地说,既然是孔丘,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如今社会纷乱。礼崩乐坏,洪水弥漫,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奔波,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喝喝酒,聊聊天,吐吐槽,刷刷微信,在双十一疯狂一把呢?
子路回去原盘告知。孔子失望地叹息说:天下如果太平,也和谐,也文明,还民主,实现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就不会玩老命了。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需努力。回家养老、天伦之乐不属于我,星期礼拜不属于我!
原文有点长,就不给您呈现了。有兴趣可以阅读《论语·微子第十八篇·第六章》。
孔子一直在尽力而为。他不承认这个世界没有希望,他一直认为道德同阳光一样,早晚会普照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人的心灵。他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追求,想获得,想尽力而为,仁就来了。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选自《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是尽力而为的,屈原也是尽力而为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于谦、林则徐也是尽力而为的,老一辈领导人、革命家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还是尽力而为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为重大科技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做出不懈努力的同志、同仁们皆是尽力而为的。
所以“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这就是尽力而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竭尽全心,互相尽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力而为,有你有我。
明天我们说“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