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一个中学生的家长,对教师的期待,我们有同样的寄望。我也是一个教师,特别是担任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的历练与思考,我更能体悟班主任那份对家长的期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家长朋友,我不得不告诉你们,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也不是所有勤奋努力的孩子都能如其所愿;更可怕的是,老师家长都尽力了,甚至孩子也尽力了,但他们考的大学却不是很理想,这完全有可能;相反有些学生,也许不是遵纪守规的模范,却是高考成绩的优秀者。我想告诉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一定是真的,但不耕耘,肯定没有收获,这却是真的。
家长朋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你们是知道的,在家是否听话,你们最有发言权,你可以推断他在学校是个什么状况。作为家长,无论孩子存在什么情况,都能够包容。作为班主任,这些都能理解。但是,不要指望班主任永远是活菩萨,脸部表情永远只是微笑,并且充满智慧,无论碰到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点石成金。这不但是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教师也只是普通的人,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充其量是尽全力而不伤害他,在心态上不要放弃他,即便是明知孩子不会听老师的,也尽量要求,要求达不到,则再要求,通过谈话教育甚至是批评,和家长联系,不能解决问题,再和家长协商,如果还是没有用,家长朋友,也希望你理解。理解教育不是万能的,理解有些人和事不是教师独力可以回天的。
家长朋友,我理解你们对孩子成绩的渴望,正如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一样。但是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你的孩子成绩虽然一般,但不要否认他的优秀。比如他的毅力,他的执着,还有他对集体的热心以及和同学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说实话,我很喜欢你的孩子,我也试图采用各种办法和他交流,想尽一切办法鼓励他激励他,孩子没有辜负老师的期待,孩子也很在意老师善意的愿望,他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他心情愉悦地坚守每一天,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热情洋溢地对待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阳光明丽,这些虽然不足以让他考上一流的大学,但足以让他的未来充满快乐和幸福。家长朋友,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一般,就否认教师,甚至漠然地否认教师的一切努力和心血。
家长朋友,你的孩子很优秀,学习成绩出色,这固然是他天资聪颖的结果,但我想告诉你,优秀的背后,凝聚了所有教师的辛劳。几年里,一路走来,怎么可能都是坦途,人都有泄气的时候,学生都有迷惘的时刻,况且一路的花儿招展,一路的诱惑相伴,偶尔地摔倒,一时的误入歧途,偶尔的懈怠,不时的困顿,这无疑是常态。作为教师,明察秋毫,细心呵护,不时的安慰几句,不断的加油打气,摔倒了拉他一把,滞后了推他一下,不露痕迹,置教育于无形之中,因为优秀的学生自尊、敏感。察言观色中,嬉笑怒骂中,看似平淡,实则不易。优秀的背后,也有教师的付出。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语:他家的孩子真聪明,考上名牌大学。却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语,某某孩子多亏碰到一群好老师,考上了名牌。
家长朋友,孩子成绩进步了,虽然只是一点点。家长朋友,不要对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表现那么世故,你可知道,即便是没有进步,那也是我一次又一次拉着孩子的手,一次又一次促膝谈心的结果。为了他的进步,我为他设计各种谈话的机会和条件,在班上发动所有同学为他加油,我让全班同学为他的一点一滴的表现和进步鼓掌。我上课的眼神始终对他充满着鼓励和期待,我给他各种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机会,我想让他在班级里树立自己的尊严,我不放弃任何对他的成长有利的契机,包括他擦黑板很认真,一次偶然的机缘他捡起了地上的一块纸屑,甚至一次偶然的微笑,这些都是我和他交流的机缘。为着调适他一点点不好的情绪和对事物理解的偏差,我几回回深夜失眠,盘算着如何有效和他交流,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几回回孩子感动得泪流满面,以至于如今,孩子有不顺心的事情就找他的老大(孩子们对我的昵称),包括如何处理恋爱情感纠葛的问题。凌晨了,还在和你的孩子发信息,鼓励他不要放弃。甚至你们大人之间的吵架,伤到孩子的心,我暗中抚慰,家庭的不如意,我从中斡旋,为此我担当不少,孩子能有一点进步,我喜形于色,我的喜悦不比家长少。然而,家长看到那不尽人意的进步,态度冷谈得让我心凉,甚至还有些许怨怼。
家长朋友,我想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感激,给我一点点鼓励,甚至只要你说,孩子让你费心了,我就会很开心,很感激甚至很有成就感。
家长朋友,孩子学习退步或者成绩不好,这样的结果,作为老师,心里也不是滋味。造成的原因很多,也许不仅仅是老师的原因。因此,不要给脸色给老师看,不要一味地指责学校的教育。曾记否,多少次的提醒,多少次的建议,多少次的劝戒,多少次的警告,孩子不以为意,我行我素,依然固我。多少次的谈话,多少次的分析,多少次的商量,多少次的要求,孩子依然特立独行,潇洒、无所谓,甚至是满脸鄙夷。为了孩子,我和科任老师协调了多少次,希望关照希望耐心,无论如何不要放弃。这样的结果,是孩子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毅力,他战胜不了自己的懈怠,他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置老师的善意于不顾,说实话,他这样的结果,最受伤的是我,那种浸入心扉的挫败感,不时击打我不离不弃的心。我费心很多,但效果全无,我想原因之一是得不到家长有力的配合。尽管如此,上天可以作证,我们真的没有放弃。有时候,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如果不是我这样费尽心机地挽留,孩子可能离我们更远。
家长朋友,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再忙,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成长教育。钱是挣不完的,给孩子留再多的钱,如果孩子不争气,一夜之间便可以化为乌有。成功者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的成功。如果孩子懂事明礼,积极健康,懂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即便家里存款余额有限,孩子有自理自立的能力,他凭借自己的实力,照样可以自立于纷繁复杂的社会。李启铭,药家鑫,不能不说是作为家长的教训。因此,不要只给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为孩子的各种小毛病,寻找庇护和借口,当毛病变成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毛病并且成为习惯的时候,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家长朋友,说不定什么时候小毛病就会变成恶性的肿瘤。
家长朋友,请你们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有些学习以外的细节,同样是为学习铺路。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整肃与否的早读氛围,直接影响班级学习的氛围的好坏,因此注意细节,其实就是注意学习。他缺课,他没交作业,他早退,他不参加早操,他听课不在状态,他忽视班级纪律,他不在乎班级的卫生,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的细节,正是班级学习整体的状况的全面表现,我不厌其烦的和家长朋友交流,其实就是注重班级的学习氛围。只有家校协调一致,才能管理好班级,才能经营出良好的班级学习的氛围。
家长朋友,家校一盘棋,我们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为着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分出彼此。我们很难界定,这是谁的责任谁的过错。孩子的事情,家庭就有义务和责任。不能说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你多费心;也不能说我们家长很忙,请老师多替我们教育。孩子在家熬夜玩游戏,白天在学校上课睡觉,你说这是家庭的责任还是学校的责任,事情发生在学校,但诱因却在家里。同样,孩子在学校挨批评,回到家里生闷气,或者,孩子在家里闹别扭,到学校情绪萎靡,道理一样。因此只有家校协调一致,且高度的观念一致,彼此信任,才可能配合默契,家校才可能演好绝妙的教育双簧戏。
家长朋友,我曾和你们说过两句话:一是我也是一位孩子的家长,我的孩子也希望有一位好班主任来引导和教育,因此我会尽心尽力地为孩子的成长服务,不讲缘由,不讲喜好,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二是我曾经失去过读书的机会,我知道失学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因此,我会尽自己所能让孩子顺利地走进他们理想的大学,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
家长会上我说过,离高考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我将尽自己所能,用最大的善意,用最大的耐心和毅力,保持良好的状态,包括身体和心理,让孩子们自信地走进高考的考场。
致家长的一封信董淑菲 的工作室家长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一转眼,您的孩子已在我班学习已三个月了。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渐渐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进取。因为这个学期没有开家长会,我就问他们:“如果写一封信给你们的父母,你们会希望我说些什么呢?”他们说:“告诉我的父母:我们真的好怕考试,怕考不好挨骂挨打。他们不知道,我也是多么希望能考好一点。”“告诉我的父母:你们对我的期望好高,我总是达不到,总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当你们看到我已经尽力而为时,能不能鼓励鼓励我?”“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不想做一个读书的机器,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你们能支持和理解我。”“告诉我们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听了这么多充满期望的话,我提起了笔。我想写出我对家庭教育的真实想法,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帮助那些平日里疏于交流的父母和孩子,为他们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很难,我们只需要把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一、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孩子们的成长既需要启发,也需要纪律和规矩。他们既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如何自省。关于“规矩”,我总结出了四条定律:定好规矩,但首先要把与规矩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在规矩的限制范围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预先讲好的惩罚;规矩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功效。
另外,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眼光要放长远些。好的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以建议和帮助,他们更善于引导孩子,善于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期望或价值观。
二、培养善于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素质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也要面临一定的压力,我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产生对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了力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好基础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有一句格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句话真的非常有效。
三、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该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在这里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五要:
1、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们预先规划或收拾残局。要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习,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自省,可以告诉他你会怎么做,以提高孩子的判断力。
2、要把选择权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将比从你的正确指导中学到的多得多。
3、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台湾作家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从正面与孩子沟通——例如:应当说“你的责任是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而不是“你的房间又乱七八糟了”。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4、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5、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负责而闻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他的妈妈甚至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的妈妈会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后来回忆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五不要: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引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你最好不要说“不准玩电脑”,而应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电脑,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应该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孩子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2、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帮助人进步的必要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起来。
3、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
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