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考正式拉开帷幕,第一场语文考试中的高考作文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梳理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能够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宛如一面镜子,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变迁。
记者发现,不管从宏观视野还是微观角度,每年的作文题都在变化,从最新的趋势看,近年作文题更加关注个人体验,回归
文学本位,考生的发挥空间也更广阔,更多元。
昨天,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开考,高考作文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是以“大山里的护路工”为题的材料作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语文高考较往年相比,作文和其它题型都呈现出鲜明的变化。
试题分析
语文取消成语题诗歌鉴赏有变化
今年的语文试题,考生普遍反映没有难题、怪题,整体感觉考题比较简单、平稳。今年考题的变化,考生反映最多的是取消了成语题,诗歌鉴赏题型有调整变化。
对此,北京九中高三老师郑昕分析,从考生的反馈来看,今年语文考题中有一些变化,也出现了比较新颖的题目。例如取消了成语题,以往出现在前面五道基础题中的成语题,今年没有出现并不意外。因为基础题每年都在轮换,成语题一般占3分,是考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考点。学生在模拟考试中做了很多成语题,这次考卷中没有体现,大家觉得比较惊讶。
此外,诗歌鉴赏题型有些新变化,过去是4至5分的简答题,没有直接作为阅读延伸题考过。现在演化成10分的150字的文字表达,题型本身学生不应该有陌生感,只不过改为文字表达,要求考生要表达充分,动的脑子和花的时间要多一些。事实上,这样考绝对不超出考纲,考生只要理解原诗了,不出现偏差的话,拿到六七分或者更好的成绩应该问题不大。
记者调查
考生作文命题角度差异很大
昨天上午11点半,北大附中考点的考生陆续交卷出场。记者随机采访的近20名考生对今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感受差异颇大:一部分考生认为作文题目很容易,容易选取命题角度,而另一部分考生则连连摇头,表示材料有很多侧重点,不知道该选取什么角度,考试时间有限,只能匆匆应答,很担心会“跑题”。
记者发现,考生选取的角度差异很大,一些考生侧重“责任”、“职责”、“守护”,从材料中的人物事件出发,论述一种精神,也有学生称,自己从老计对铁路的守护谈起,还谈到对古建筑的守护,对中华文明的守护等多个层面;一些考生还有不少自己独到的理解,有的考生谈到“长征精神”,有的谈到“平凡的幸福”,还有的写到“生命因执著而精彩”、“做最好的自己”等等。
专家观点
为各层次考生提供“舞台”
东直门中学语文教师王鲁新老师表示,今年的材料作文信息容量大,在审题方面的难度增强,学生要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与考题“对话”,自己从中概括总结出一个角度。相比之下,去年的“世乒赛”的作文题在题目中给学生了思考角度,而今年的题目则是全凭考生自行立论,可以多角度、多元化地做答。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