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各个科目里,语文成绩往往是最意外的,因为作文分数确实很难估计,没有标准答案,还经常弄出个零分作文。
每年高考,网上都有一批批零分作文,当然,有真的,也有网友编的,纯属娱乐。其实,拿零分作文逗大家开心的事,古代就有。我们知道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一般就从《四书》中出题。比如《论语》上,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有次考试就以“三十而立”为题目,一个考生就写:“圣人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有板凳椅子不敢坐,得立着,这就是三十而立。
这事出自是清代的方飞鸿《广谈助》。清代的张培仁在《妙香室丛话》也有一篇特别好玩的零分作文。
清代科场上,喜欢出些东拼西凑的试题,把经书中毫不相关的两句话凑在一起,目的在于防止考生抄袭现成的文章。比方说有次题目“王如好色……有托其妻子于其友”一段为题的文章。这题目是《孟子·梁惠王》中两段意思不相干的话,前一段原意大概是说:大王如果喜欢美貌女子,那么应把这种喜爱之心推广到百姓身上,使天下适龄男女及时婚嫁。下面一段是说:如果大王的臣子中有一个人自己要到楚国游玩,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管,回来时妻子儿女在挨饿受冻,那么对这样的朋友就不该再信任。这两段话意思也不相连,于是有人做这个题目时先写道:“大王喜爱美貌的女子,不和群臣一同享用,却和老百姓一同享用,这是因为群臣各自都有妻子。”又承接上文写道:“大王的臣子要到楚国游玩,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国王,却把她们托付给朋友,这是因为,他知道国王好色。”
还有一些更可笑的零分作文,比如清代有年乡试,申论的命题是 《昧昧我思之》,这个题目出自 《周书·秦誓》中的一句话,昧昧的意思是暗暗、静静,原意是让人们深潜而静思。结果,有个秀才看花眼了,写成了《妹妹我思之》,他就想,妹妹到底都思什么呢?吃的、穿的、戴的、挂的,凡是他以为妹子能够想到的,全写到了试卷。更好玩的是考官阅卷后,哑然失笑,提笔批道:“哥哥你错也。 ”
除了误读题目写跑题的零分作文之外,还有故意写错的考生,比方说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 他第一次参加考试时,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为何,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
第二次,金圣叹又来参加考试,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三十九个“动心”,主考官又问他为何,他的回答是:“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又因此被除名。
金圣叹这么做是恃才傲物,虽不值得模仿,却值得点赞。
最荒诞的是,有的本应零分的作文,因为考官的问题,不但没有被零分,反而得了高分。比方说清末,某省选拔人才,出了《日本宪法与英国宪法比较论》的题目。有考生答道:“宪法有两种:一曰日本法;一曰英国法。日本法为东洋人所作,英国法为西洋人所作。日本法用埃、伊、阿、哀等字母;英国法用哀、皮、西、提等字母。日本法文系直行,英国法文系横行。日本法其条文系七十九条,英国法其条文共六十三条……”谁知道,阅卷者却给了这样的评价:“考据详明。日英两国宪法条文,能列举其数,足证于东西洋政治学,研究有素。”结果,这篇作文成了“冠军卷”,上哪儿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