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谓之“下海”,而那商海中坚实的陆地是每一位从商者所必须自己建造的。商品可以如艺术品般斑斓生辉,而商业亦可以如艺术般很人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
审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磨”做了如下六条解释:
1.摩擦(磨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大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
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
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
4.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可真磨人。
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
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
可以由此引申为:历练/打磨/折磨/浪费等等
作文赏析:
磨
老话常讲“十年磨一剑”,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为吟得一字,捻断数茎须”,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磨是一条通往精致的捷径。
CCTV的记录频道曾播出过一部关于漆器的纪录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戴着老花镜,将一根生有倒刺的细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条缝隙之中细细打磨,磨完一番在对着灯光细细打量一番后,不慌不忙地再磨。磨好的地方台灯一照,便漾出一层琥珀色的光辉,整件漆器磨好后如玉雕成一般,温润、莹亮,“磨”使漆器脱胎换骨,精致绝伦。
“好的漆器是漆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匠人蔼然说道。这场景在我脑海中久不能忘。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诗词。昔有贾岛之推敲,有“千锤百炼”得一“绿”;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六十余年方得周汝昌版汇校《红楼》,在通往精致的路上,“磨”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器具也好,诗词也罢,少了磨,就如同少了点睛之笔的龙,再难腾飞。
而我们当今社会,却恰恰缺乏这种“磨”的意识。前日惊闻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一本书内竟出现5处错谬。记者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出版社需要尽量压缩从编稿再到出版的时间,以求赢利”。我心中满是凉意。连教科书这种最需“磨”的东西都可以忽略“磨”而直接发行,何况其他呢?我又忽然忆起那纪录片中拍摄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为漆器发源地的中国,在国际上却并未收获太多认可,这其中焉知没有我们不愿花上一周去做“磨”的“无用功”的缘故?不止漆器,我们的许多国货都因“做工糙、没档次”而在贸易竞争中输给“做工精致”的日本,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这一个“磨”上面呢?
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然而我们却忘却了,当我们于灯下赏漆器时,那细缝亦有折光的惊喜,当我们于月下赏诗篇时,那推敲的一字亦有韵味能咀嚼出深深的感动。那份“磨”出来的精致,恰如城市的下水道般,平时隐而未觉其妙,至若夜雨霖霖、连月不开时方察其动人之处。那份“磨”出来的精致,也能洗一洗弥漫在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帮助人们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