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寒假的时候,
妈妈带我看了一场电影《流浪地球》。它是一场科幻、冒险的电影。
主要是说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
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眼看地球就要灭亡了,电影中的主角刘启找到"天才"李一一,地球因为要撞击木星了,李一一把一种燃料化成冲击波喷向了木星,让木星爆炸反冲波把地球推开,可惜燃料不足,是刘培强宇航员带着燃料冲上了木星引爆了燃料,拯救了地球。
最后他们成功了,刘培强宇航员牺牲了。这些幸存在地球的人们都感谢他们,感谢刘启、李一一、刘培强等拯救地球的英雄们,他们是榜样,是我们人类的骄傲。
看完这场电影出来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默默地沉思着,我觉得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长大也要成为像电影中的主人翁们一样勇敢,骄傲,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为国争光,做一个伟大的人。
电影影评:
电影比预期要更恢弘磅礴,晨昏线过后的永夜、火种计划、让地球流浪、木星推动地球…等等大小设定,没想到中国也能拍这么大架构、大格局的科幻片了,而且是第一部,了不得。以前看国外科幻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一次看到熟悉的北京大裤衩、上海东方明珠都变成零下89°冰天冻地的末世场景,既猎奇又唏嘘。虽然在剧情上有套路,对于这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科幻新生儿,鼓励多于挑剔。导演说美国人拍科幻是放弃地球、去挖掘新的人类居住地,而中国人是不放弃地球、守住家土的情怀…“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1.终于,轮到我们仰望星空。2.后启示录死亡废墟,赛博朋克地下城,以及烟波浩渺的末日想象,缔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国产硬科幻。3.拖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惊艳设定,本身便是对“家国情怀”的宏大投射,正应了刘慈欣那句“太阳死了,人还活着”。4.绝不仅仅只是电影工业巨壳下的类型尝试,始终荡涤其间的悲壮气息已然具备了史诗级质感,这是大刘的脑洞宇宙与电影创作团队精益求精造就的惊喜。5.屈楚萧很带感,演活了一个勇敢、中二又不失温情的英雄少年。6.期待能成爆款吧,这样才有机会等到更多的国产科幻电影;或许以后会出现更好的,但至今这无疑是最好的。
《流浪地球》每个主要人物的合理动机到底是什么?
当影片结束,电影院亮灯,起片尾字幕的时候,我坐在座位上发了会儿呆。
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我到底看了些什么?
与其说我看了一个被电影呈现的科幻故事,不如说,我看了一个科幻纪录片。一个主要讲述如果地球上发生这样的事,千万不要做什么,以及也许可以做什么的大型科普纪录片。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回来想了很久。一种可能性是,片中的每个人物,都完成了一系列很炫酷,很高科技的动作。但在他们的行为背后,没有一条明显的,深层动机的线索将这些行为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人物发展变化的故事。
我记得在观看过程中,无数次感到困惑,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由于几乎一直处在这种不明所以的状态中,我全程没能通过角色们进入戏剧的场,感他们所感。我既无法为他们难过,也难以为他们高兴。他们痛失亲人时,我关注的竟是,咦,坐我旁边的陌生观众在玩那个手机游戏啊。
听说导演迫于时长及其他不可说原因,删改了很多。不知删掉的是否恰巧是那些铺垫人物动机的关键情节。如果是的话,很想问导演,交通两行五次泪等等为何保留,并给予很多放送时长。如果不是,那么。。。好吧。另外,有很多回复的朋友提到,可是这是一个科幻电影啊!为什么要强求什么人物啊,动机啊!
但是,电影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哪怕是科幻题材,也仍然需要以故事为本。很多电影大师们都说过,你不可能绕开讲好一个故事,去拍一个好电影。而要讲好一个故事,就难以逃避着力刻画人物间的矛盾和发展变化。用电影讲故事,一定是以人物为中心,而不会是视觉效果、场景、等等这些故事的装饰物。
不管怎样,在目前院线版本里,我没看到能让我充分了解人物动机,并与他们共情的故事。
所以我只能做合理假设,基于已呈现的剧情,主要人物行动的动机可能是什么。
三个主要人物可能的动机
首先,让我们探讨下动机的概念,方便继续讨论。
动机是什么?动机,有别于“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它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类行动,意愿,目标的根本驱动力和原因。因此,动机通常是埋藏在人物一系列行为下的一条贯彻始终的暗线。
一个人的动机,通常会受到个体过往经历,文化,社会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心理学文献和资料非常丰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在戏剧中,动机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应用。(见: 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以及Dictionary of the Theatre: Terms, Concepts, and Analysis,书中222页有关于角色动机的解释)。
为何动机值得探讨?一个简单理由是,当观众理解人物深层的心理动机时,会更容易与之共情,代入角色,被打动。例如,如果剧情铺垫出,吴京的暴脾气儿子是在和
父亲赌气十多年的情况下,明知他要回来了,却一定要逃离地下城,要通过消失来报复父亲,通过冒险证明自己,会更容易让观众与暴脾气儿子共情,理解他内心的挣扎纠结,行为的内在逻辑,并为他接下来的选择和经历担忧。而如果只是铺垫到“哥带你逃出地下城玩耍过年”这一层很浅的动机,我们就只是看到个熊孩子在搞事情。所以,动机是使得人物的行为合理化,感染观众,并具有前后一致性的决定性力量。不少戏剧研究都曾指出角色动机对戏剧的重要性。例如,写《论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提到弄清角色的动机是演员的首要任务,e.g., Stanislavsky, 1963,1966.
另外,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电影错了,导演错了,电影不好,或是导演不好。而是,与大家讨论,如果有机会加强表现人物的动机,他们的动机可能是怎样的?
我记不清剧中人名了,虽然能查到,但我想暂时用记忆存储他们的方式来指代。以此表现这些角色给我的脸谱化,看不清,记不住的感觉。以下的人物动机属于我的推测,因为目前的院线版并没有充分体现动机。
吴京的暴脾气儿子:
大动机:通过搞事情对父亲表达“攻击性”(广义的)。从要通过叛逆的行为“攻击”父亲,到与父亲做出同样的选择,达到无言的和解。(最后阴差阳错让父亲去送死,完成
文学作品和心理分析中经典的弑父情节)
小动机:第一段:用从地下城消失来“攻击”(广义的)即将要回来的父亲,这个当年害死母亲的人。并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第二段:想通过保护火石证明自己,但发现连家人都保护不了,陷入绝望,挫败。第三段:受到要成为比父亲更强的男人的动机驱使,在绝望中选择了希望,选择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完成引爆木星气体的任务---与父亲跨越时空,没有商量,却心灵感应一般,做了同样的选择---牺牲自己
保护地球。
吴京:
大动机:从守护小家到放弃小家守护地球。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