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端午节的粽子飘香
马上就要过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五月五”前我家都要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大姐早早就准备好包粽子了。
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我就介绍一下我家的包粽子的步骤。一大早大姐就把精心挑选好糯米掏洗好,用盆子把米浸泡着。就开始准备清洗粽叶,去市场订好上好的五花肉、咸鸭蛋黄、绿豆等等。每块肉切的大小均匀,用香料包腌制五花肉,让五花肉充分入味。就可以正式开始包粽子了。
我家有人喜欢吃甜粽子,也有人喜欢吃咸的,因此要是包甜粽子时就要在糯米里加上一种碱的东西伴在里面,包咸粽的米里就要伴上盐。包粽子也是有讲究的,用叶子打个卷,做成圆锥体,地下放糯米,中间放肉、绿豆、咸鸭蛋黄,上面再铺上一层糯米,包裹时四个角的米不能漏出来。甜粽就相对简单多了,只有把米放入粽叶里头包好,就行了。在压力锅煮上1-2个小时就能出锅了。
一开锅的那一刹那真的是肉香满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粽子,甜粽洒点白糖粘着吃。真的是满口留香。
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
节日中叫法很多,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诗人节……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挂艾草等。在我们这里还有赛龙舟呢!下次再介绍一下其他的传统文化,你看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端午节作文:五月初五——端午节
星期六早上,还未到七点,我和
妈妈便起床了,因为今天就是端午节,我们要去外公外婆家包粽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不满社会腐败而投江自杀。包粽子投入江中,为的是让鱼虾不去吃屈原的遗体,而划龙舟也是为了驱散鱼虾。
到了外公外婆家,他们还在吃早饭,而之前外公已包了几个粽子了。一会儿,他们吃完了饭,外公便开始教我包粽子。
只见他先拿了两张粽叶重叠在一起,把没有把的那一端先向右折一下,然后向内卷起,卷成漏斗状,再卷两圈,往里面装米,有时也放几颗红枣,还要用勺子把米压紧,再把上面留出来的叶子往下压,封住漏斗的口。大拇指和食指压住叶子两头,就成了两个角。最后把压下来的叶子还要往下折,折成第三个角,沿着角把叶子向左折一下,用绳子捆住两个角,一个胖乎乎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看着粽子,它仿佛对着我微笑,还说:“快包啊,争取和外公包得一样好!”于是,我便先从最简单的一片叶子入手。
我照着外公的样子,把叶子的一端卷成漏斗状,往里面装米,但由于装得太多,导致折角的时候都有米从漏斗里蹦出来了。外公接过粽子,打开漏斗的盖子,把米抖了一点出去,再把叶子压下来,把角折好,再捆上线。
虽然外公帮我修补了一下,但我的粽子和外公的相比有天壤之别:我的粽子三个角都塌着,包得也不紧,随时都要散架一样;而外公的各个角尖尖的,有的胖,有的瘦,但个个都精神抖擞。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把米装得不多不少,又在外公的指导下压好了角,捆上了线。耶!成功了!这个粽子虽然小巧玲珑,样子也不好看,但毕竟是我自己独立包的。我兴高采烈,心想:我学会了!过后,我包的粽子一个比一个好,赢得了外公的认可。
晚上,粽子蒸熟了,糯米的香味扑鼻而来,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一家人吃着粽子,都赞不绝口,大人们一个劲儿地夸我包得好,只是糯米包得少了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我笑得最开心,毕竟我又学会了一项生活技能。
端午节作文:端午·龙舟
依稀记得,那在粽子的香气中雀跃着的端午节。
“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龙鼓声铺天盖地。河上,一条龙舟飞扬起水花,在有力的吆喝声中如一支利箭,撞开河水,领“军”向前。
在端午的歌谣里,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划龙舟”。一抹红色在眼前呼啸而过,船浆甩起的水花犹如一层浓雾,在河上缓缓飘着。龙舟舟头,是一位拼命击鼓的鼓手。他青筋暴起,双手高频率敲鼓,洒下一串串黄豆大小的汗珠。他的脸涨得通红,似乎在用生命击鼓。
我的目光紧紧跟着龙舟,手心里不由自主地搓出了一把汗,生怕那又长又窄的木头龙舟在浪涛中碎成木片。当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坐于船侧的浆手们起劲地吼着,抡起船桨击碎旋涡与河浪,并顺势往前一挺,只听河风呼呼,龙舟已驶出一丈来远。
突然,一条绿龙张着血盆大口,一挺一挺往前扑去,原来是另一条龙舟。绿龙上的对手吼叫着,不一会便超过红龙。红龙上的队员们并不慌乱,反而用更高的吼声来压制对手。他们用更大的力气舞动船浆,甩起的水花比人还高。红绿二龙在河水浪潮间飞窜着,带一股劲风,带一阵吼声,带着必胜的信念,冲向终点。
河水在二龙面前纷纷让道,二龙呼啸着,一齐冲过了终点。不知是哪家的孩子往河中丢了一串棕子,岸上正在观看龙舟的人们都笑开怀,冲入终点的龙舟上也传来了笑声。
龙舟就是这样,在笑声中来,也在笑声中去。
端午也是这样,在笑声中来,也在笑声中去。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