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4章的学习体会:防患未然 慎终若始
原文: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一、白话翻译
处于安定状态,容易保持;
还未出现征兆,容易图谋;
处于脆弱状态,容易破坏;
处于微小状态,容易消散。
在困难还未出现前,就要提前准备;
在问题还未出现前,就要提前治理。
双手合围的大树,由小树苗长成;
九层高的楼台,由一筐筐的土堆成;
八百尺的高度,由一步步爬到。
主观妄为者,终将失败;
有所执着者,终将失落。
因此圣人不主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故不会失败;没有执着,所以不会失落。
人民做事情,常常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如果能在快要终结时,仍旧保持开始时的谨慎,就不会有失败事情了。
所以圣人向往众人不向往的,不以难得货物为贵;不学众人所热衷学习的,从众人过失中返回,能以自然的方式辅助万物,而不敢妄为。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本义:安定,安全,安稳。持,造字本义:保守,维护,控制(象形字典)。稳定状态,易于维持;反之变动状态,难于维持。局面安宁,易于保持;反之,处于乱世,难于保持。
兆,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引申为预兆、征兆。谋,造字本义: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引申为考虑、谋划。如发生突发事件,还未产生影响,及时公布真实信息,就能平息事件。反之,谣言四起,就很难平息。
脆的东西,容易破碎。如枯草容易折断。微小、微弱的东西,容易耗散,消散。如一滴水,很容易蒸发;若放进大海里,就不易蒸发。
从做事方面来说,“为之於其未有也”类似于未雨绸缪;“治之於其未乱也”类似于防患于未然。
粗大的树木,是有小树苗长成。极高的高台,也起于第一筐土。到达极高处,也是从第一步开始。
引申一: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黄金两小时法则。其未兆也,易谋也。突发事件发生后,若不能及时发布新闻,谣言就会占领市场,舆情次生灾害和媒体集中炒作就很有可能出现。若谣言出现后,消除谣言的影响,需花费十倍百倍的努力。
(二)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上节讲“为之於其未有也”,这节又讲“为之者败之”。到底要“为”还是“不为”,是否有矛盾?从主观客观讲:为,指主动作为,所以要“为”,同时主观要符合客观规律,不能主观妄为。从观念头讲,在念头未生处用力(为),念头已生,就不能随着念头跑(不为)。
不管客观条件,只主观乱努力,最终一定失败,即使中间可能成功,也不能长期坚持。所以“为之者败之”。去除妄为(无为),随顺自然,就能无败。
圣人之心,犹如镜;佛来显佛,魔来显魔。比如下午要见一位客户,不设想对方的态度(无执),那么不管对方什么态度,都能接受(无失)。若设想对方态度好,对方态度好,心喜;对方态度差,失落。若设想对方态度差,对方态度差,自傲;对方态度好,意外。无论心喜、失落、自傲、意外,都不是平和(失)。
引申一:一动分阴阳。当我们追求美,就意味我们厌恶丑。但诸行无常,美会慢慢变丑。假设皮肤光泽为美,随着时间的流逝,皮肤慢慢变得干瘪,至少不如年轻时光泽,这是自然的。若过度执着皮肤光泽,就会跟时间作斗争,最终一定会失败,会变得痛苦。若不执着,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虽然不光泽了,但更有智慧,更有境界了,有得有失,就不会痛苦。
(三)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为之于其未有也”,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谨慎,警惕性也高,慢慢随着熟悉,就会麻痹大意,最终在快要成功时,却失败了。
圣人跟众人不太一样,众人对名(贤)利、难得之货很重视,向外求。圣人却相反,关注内在,关注自我,对容易获得、长养生命之物心存感恩。
复,造字本义:出城门后返回。复众人之所过,从众人的过失、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回返正确的道路上。众人应该学却不学的,圣人坚持在学。圣人用自然的方式辅助万物,没有主观臆断、主观妄为。
摘抄:以其圣人因理以达事耳。常民不知在心上做,却从事上做,费尽许多力气,且每至于几成而败之。此特机巧智谋,有心做来,不但不成,纵成亦不能久,以不知听其自然耳。慎终如始。始,乃事之初。终,乃事之成。天下之事,纵然盈乎天地之间。圣人之见,察其始也本来不有。以本不有,故将有也,任其自然,而无作为之心。及其终也,事虽已成,观之亦似未成之始,亦无固执不化之念,此所谓慎终如始,故无败事也。是以以下,总结圣人返常合道也。若夫众人之所欲者,功名利禄,玉帛珍奇。所学者,权谋智巧。火驰于此,往而不返,皆其过也。至于道德无为,皆以为贱而所不欲,以为无用而不学。故恃智好为,以伤自然之朴。圣人离欲释智,以复众人之过耳。以恃万物之自然,故终不敢为也。庄子内圣外王学问,全出于此。吾人日用明此,可以坐进此道。以此用世,则功大名显。伊周事业,特绪余耳。岂不至易哉。(老子道德经憨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