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江河不复回。掰指算来参加税收工作已接近30个年头,这个数字我曾经几次掐算过,但总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希望这个数字有可能算错,或许能够去掉后面一个零,但这是不可能的!
往事还堪忆,时常在眼前。1984年参加工作,辗辗转转十几个单位,每一个岗位都在青涩的记忆中划了一道痕,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刚开始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一个农村税务所,而在这个税务所的直接工作是负责一个乡的税收征管,幸好不远,离县城10多公里。刚开始时,有一个姓周的老同志带我,可以说老周是我税收工作的引路人,那时没有什么企业,他带我走村窜户,走遍这个乡的山山水水。后来基本上我一个人独立工作,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下乡查两个圩市的屠宰税,查七八个村委会的木竹林业税,管十几个砖瓦窑的产品税收,还有二十来个自营店。那年代我们的税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纳税意识普遍不高,但是农村人的那种淳朴与好客常让我感动。那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樟树下村委会会计老刘,老刘当时年近50,为人正直,在村子里颇有些影响。当时我才20出头,遇到复杂情况老刘总会给我点拨一番,犹如我的
父亲一样关照。记得当年在樟树下街检查屠宰税时,有一个五大三粗外号叫张罗汉的屠户让我一番领教。这个张罗汉当时宰杀了两头猪却仅报了一头税,被我发现了,他扬了扬手中的屠刀耍横地说“谁想收我的税,我叫他好看!”“谁偷税谁都要受到处罚!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老刘当即站出来指责张罗汉的无理取闹,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了我坚强,让我信心百倍!老刘的这一幕,让我至今不能忘怀,虽然老刘已经走了,但我时常想起他,是他在税收工作危难时刻给了我勇气与力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稽查局,可以说六年的稽查工作也让我颇有感触。当时稽查股有八个人,比一个税务所或农村分局的人还多,我是正股级稽查股长,颇有些吃力,但是当时的稽查局长领导有方,大家拧成一股绳,各项工作总赶在前头,让人干得开心与自豪。稽查工作的先决条件是业务要精,因为它面对的多是企业。与企业打交道,你不多长个心眼,就会被个别老总或会计牵着鼻子走。还记得当年到一个企业查帐,企业从事玻璃制品生产销售,一开始时老总爱理不理,完全是目中无人。后来我们查出了他的帐外帐,有大量帐外收入要补税,这时老总才对我们稽查人员刮目相看,转眼之间又是一副嘴脸,先前的傲慢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意想不到的客气与满脸堆笑,接待规格也上升了。从这个事例让我感到稽查工作要拿得起放得下,要会查帐,要能处理,要从蛛丝马迹发现税收漏洞,要从个别现象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对某粮管所议价粮税收的检查,老会计经验丰富,故意混淆议价粮食与政策性粮食的销售收入,我和我的伙伴冒着炎炎夏日,逐笔逐笔地从帐本与凭证中捞了出来,成绩不错,该粮管所补税9万多元。稽查局以此为契机把全县粮食系统的粮管所和粮油加工厂查了个遍,好家伙,一下子查补税款150多万元。我把这个案例作了番详细报道,没想到不仅引起了市局的重视,还引起了省局的关注,省局特意搞了个信息专刊向全省推广。这下可好,引来了全省同行的慕名而来,又是参观又是学习,美其名曰取经。我估计不少于12起,有时一天就有两起,有宜春的、抚州的、赣州的,赣州的居多。每来一起都由局里接待,但是由我来介绍经验,美其名曰传经送宝,真是有点累。我对领导说:“不好意思,给局里添了麻烦”“不!你们给全局争了光!”局长果断地说。这事我特别引以自豪,至今记忆犹新。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