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警示教育”模块。当苏联解体之前,一项关于“你觉得‘苏共’代表什么”的问卷调查中,苏联民众绝对比例的选择了“苏共干部和官僚阶层”,可怕。
而当回到华师的
环境中,思索党员的先锋模范性,我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去了解一位最杰出的校友、学长——恽代英。
了解过恽代英同志的一生,最吸引我们的是他敢于“呐喊”“担国家之兴亡”的气概和魄力——为何?达济天下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像恽代英同志这样生活富裕却怀揣着儒家“世界大同”的博爱精神墨家“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兼济情怀、又敢于在那样一个风云激荡的
岁月里活跃于社会、用行动唤醒最为广大的进步青年的人却少之又少,而这种“气概”和“胆魄”是我们这一代党员最应当学习的品质。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各方面的矛盾逐渐突出的时候——
当社会的义利观畸形、社会各方的态度暧昧唯金钱而无所求的时候——
当信息时代来临、挑战我党治国理政能力冲击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变革的时候,——
当西方世界反华的“中国十诫”大力推行的时候——
——我们,当代的党员还敢不敢挺身而出,“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我认为:敢。因为我们有机遇、有能力。
我们有什么样的机遇?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不妨把视角移到时代发展变迁的角度,这样会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能够完整地见证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但这只是学习观摩的机遇,那么挥洒才华、指点江山的机遇,在哪?未来!
就常理而言,一代人在其40到50岁左右的时候,是这一代人真引领社会发展、成为民族脊梁中流砥柱的时候,那么,当我们这一代人到达这个岁数的时候,两个百年目标已然实现,接下来呢?或者说,如果过往30年几代人筚路蓝缕把蛋糕做大、接下来30年几代人如履薄冰把蛋糕分好之后,我们这一代人该做什么?吃蛋糕——“是胡吃海塞还是彬彬有礼?”这样一个问题必将提上日程。那个时候,提升整个民族素质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而这些中流砥柱中的中流砥柱——便是以的华师党员为代表的师范党员。
抱定理想,认清定位,我们才能向恽代英同志一样,“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期望。
我们有什么样的能力?独立寒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万类霜天竞自由;长缨在手,我们缚住的岂止是苍龙;尽数风流,我们期待的是与天比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鸿鹄之志洞穿时光依旧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也许你只想挥洒于三尺讲台为
家乡出一份力
也许你只想埋头于基层调研为政策建一下议
也许不会富甲一方,也许不会名满天下
但正是这份“举世誉我而不自命不凡,举世非我而仍本色待世”的心志,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华师党员。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
对于篇首的那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做:认识层面——抱定理想,认清定位,不论何时,不离,不弃;行动方面——敢于呐喊,永担己责,不论大小,不移,不易。
本期“两学一做”的主要内容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道路还需继续稳步向前,对党的认识、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践行还远未结束,但是我相信,作为桂子先锋,我们会把自己的行为熔注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因为中国梦是民族的,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恽代英同志那一棒,没有出错;而在我们那一棒,只会更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