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产党人近百年的不懈奋斗即将造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人口众多的华夏子孙,共生共庆、繁荣昌盛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正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最佳腾飞时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只要我们56个民族的人民能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就必将很快梦想成真!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志向和信奉,个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亦是如此。如何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经济迅猛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三个问题:一、中国当下的“志”应该是什么?二、中国当下如何才能做到“志合”?三、我们每个人在“志合”的过程中和过程后应该做些什么?在读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之后,这三个曾经令我困惑的问题在我心中豁然开朗。
第一个问题:当下中国的“志”应该是什么?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这里强调的就是志向的问题,强调的是理想信念的问题。其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牺牲、赴汤蹈火,支撑他们的就是理想和信仰的精神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也是习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承诺,这鲜明地宣示了习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治国理政的坚定决心和志向,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志向,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志向。
第二个问题:中国当下如何才能做到“志合”?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在国内,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在向纵深推进,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开始出现,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分头推进,这其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也开始突显,一些体制、机制的健全和破旧立新必将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当下,尽管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并且这种“走近”和“走进”都将成为历史的心然。但在这必然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偶然性的因素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党和人民的“临场应变”能力。稍有疏忽必将酿成无法弥补的遗憾,这倒逼着我们的党和人民要常保“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状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是大事情,再大的事情除以13亿都是小事情,只要们能万众一心,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如何把我们每一份子的力量凝聚到“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个共同的“志向”上来?这就需要我们党内外、国内外各条战线上的中华儿女要有“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民本意识和济世情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担当;要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干精神和英雄气魄;要有“清清白白做人”的底线和操守;要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假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以以上的标准“观照”自己的所言所行,约束和规范自己的的所言所行,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志合”不是难事。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只要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能高度“志合”,最终我们也将引领全世界的人民与我们一道“志合”。
第三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志合”的过程中和过程后应该做些什么?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中的所有辉煌,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铸就。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在劳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更须不断巩固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在以下几点上下些功夫:(一)是要勤,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我们身处在真正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有求得“真学问”,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种地的把地种得更好,行船的把船行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就是“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要我们能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 ,我们就能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自律和自省,就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这一点特别重要,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导致了现实社会的纷繁多变、泥沙俱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掌握明辨是非这个“总开关“,才能在处理是非、正误、主次、美丑等具体问题时洞若观火、清辙明了,自然也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我们要在知行合一中下功夫,在细节上下功夫,一件事一件事办好,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抵达“久久自芬芳”的境地。
“功崇惟志,业广推勤。”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就让我们积极投身到目前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具体工作中去吧,把我们火热的激情燃烧在伟大的劳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