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一、学习梁家河精神,要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二、学习梁家河精神,要干在实处,服务群众。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
三、学习梁家河精神,要克服困难,经受磨练。总书记的初心就是在梁家河形成的,而且始终如一,历久弥新。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村就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的挑战;因为家庭原因在入团、入党、上大学等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对待和种种考验;不放弃自我学习,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并与实践相结合;为老百姓谋实事,到四川认真学习建沼气池并回来
帮助全村建设;带领村民打地坝、挖井、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离开梁家河后不忘接济乡亲等等。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善于谋事、心系百姓多干实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正是我们扎根在基层农村青年干部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四、学习梁家河精神,要深入生活,学习群众。习总书记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利用农闲时间到群众家里嘘寒问暖,了解村里每一户的生活情况,村民也愿意到他的知青窑洞里听古经,慢慢相互熟悉,相互帮忙,与梁家河村民打成一片,群众关系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梁家河,虚心向村民学习,大到生产种田,育苗锄地,小到家庭生活,烧火做饭,向领家老大娘请教,亲手学会了腌制酸菜等本领。这一切都展现了总书记尊重劳动,尊敬人民的情怀。总书记梁家河七年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生活,从细小东西学期,做饭,砍柴,离开梁家河之后,一直与村里保持书信来往,了解群众生活情况,自己出钱资助村民到福州看病,过年还不忘给村民邮寄年货,所做一切都体现了总书记的爱民情怀,时刻不忘人民群众。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9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