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是教养的起点》这本书,之前囫囵吞枣看过一遍,有收获但体会不深。今天又拿起这本书,静下心来看。
本书的第十一章是:站在“理”字上支持孩子。“理性教育,是培养孩子认识客观世界法则的能力;权威、吓阻、模糊焦点,是扼杀理性增长的绊脚石;好好跟孩子说话,与孩子共同讨论,可以磨砺理性基石。”这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站在“理”字上支持孩子,讲的就是理性的教育。在本章中,作者说,“威权、劝阻、模糊焦点,是扼杀理性增长的绊脚石。”这是作者教育孩子所持的观点。
“邻居家刚学走步的小孩,摇摇晃晃地把脚勾到门槛跌倒了,哭得很大声,他的奶奶作势打门槛,说门槛坏坏,害小孙子跌倒。没错,奶奶是很注意处理孩子的情绪,却没有让孩子真正看清楚,到底他的跌倒跟外在环境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也没有让孩子因为这件事带来更多的警惕。
一旦孩子跌倒了或者碰撞受伤了,家长为了要快速安抚孩子的情绪,往往模糊掉整件事情的焦点。不只家庭教育经常如此,连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常常是这样。”
朋友们,当你们看到这些文字时是否有共鸣呢? 当你们读这些话时,脑海中可曾浮现自己儿时跌倒的情景?长辈们是否也用相似的方式安抚受伤的你? 也许,你已为人父母,幼年时父辈们的教育方式你是否在延续使用?在安抚孩子的情绪时,你的一言一行里是否也有他们的影子?本来跌倒受伤是孩子自己不小心造成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年幼不懂事,没必要太较真,能省事则省事,只要孩子不哭闹就行,别啰里啰嗦半天,才让孩子明白真相。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认为,有些行为习惯,在孩子能接受的年龄,最好还是应该正视起来,不要图省事,否则,从长计议,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