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的俗语。逆境中,我们总是能发现另一个不同的自己,并为之动容。
梁衡的《读韩愈》中提到人生的四种逆境: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身处逆境之心有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乎;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我想,大多从逆境中咬牙坚持过来的人一定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在逆境中凸显襟度,因而被后世之人所铭记。
他与月光为邻
月光照射着他的脸,反射出一片莹白,此时的他正吐出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就是苏轼,即使被贬黄州,也依然清高自傲,似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如月光般皎洁纯净。惠州,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解囊助修东、西新桥,筑苏堤,造福百姓。你看,即使被贬谪,他也没有心怀怨怼,他所体现出的依旧是最本真的襟度,被惠州人称为“百世之师”。
成也硝烟,败也硝烟
虎门销烟的烈火还在熊熊燃烧,他却渐渐消失在那阵阵烟雾中,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他是英雄、是功臣,却依旧逃脱不了被当权者流放的命运。一路颠簸,到达伊犁,林则徐“体气衰微,常患感冒”,“作字不能过二百,看书不及三十行”,但他依旧“频搔白发渐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朝野上下还在与英国人做无奈的斗争,他却只能在茫茫的大漠中叹息。遭受如此变故的他依旧不改初心,为百姓、为国家尽力,容下了所有不公平。襟度,在林则徐的身上得到充分表现。他在边疆的功劳只能记在别人名下,连给皇帝上奏折的资格也没有,但为了百姓的生活,他默默忍了,并忍了一生,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让无数后人敬仰他的襟度。
永别乌江
你率江东八千子弟来,最终乌江岸边只留你一人奋勇杀敌,你本可以卷土重来,却一意孤行,自刎江边。项羽,你可知,正是因为你的襟度才一步一步迈向这令人无奈的结局。灭秦之路上,你的所作所为太决绝,就这样一点一点失了民心,而刘邦却借此赢得了民心。倘若你肯对秦国的百姓多一点宽容,也不会在垓下之围时被人欺骗,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逆境之中的你,本有机会回到江东。却因为你的襟度不够,最后的希望就此破灭。
古往今来,无数人曾陷于逆境,却并不是每个人坚持过来,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正视逆境,容忍一切,变成更加成熟、更加强大的人,才能带给后人力量,永存于世人心中,才能乘着襟度之船继续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