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宁静致远】
中国的年,确实别有一番风味。我们在爆竹声里送旧年,在爆竹声中迎新春。中国人过年所追求的无非两字:热闹。
确实,于我来说,也是如此。但今年我却选择独倚窗台,求得一点闲适。尔后,发一声:望天空璀璨星辰,叹个人微小如尘的叹息罢了。是绽放的礼花带来的寂寥?是刚阅完《好了歌》后的怅惘?抑或是雪花落地听无声的恬淡?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可以覆盖浅色。看似单薄而厚重的生命,如岁月般静静挥洒着时光,似云般默默浮掠着悲伤。宁静以致远,正是这样一份优雅的心境,把忧愁雕刻成永恒的历史,把伤怀嵌入古老的屏风,将狭隘融入流水般的时光。透过一响而散的礼花,让我看到,在热闹中,仍然是可以保持自己心灵平静的。即使,喧闹满园。
宁静,是一种优雅的气质,古朴的情怀。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一叶扁舟,轻吟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淡然与感动。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它们平凡得何等风度!在这样的日子里,再览一遍《好了歌》,却再也找不到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悲观情怀,却含有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看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或许,是楼下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所冲淡的罢。
一切,不过是一场往来无声息的风。在开始或是停止之间,所谓的故事已化作一缕青烟,散在虚无缥缈的岁月里,只是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醒悟,原来,擦肩而过。伸出手去,企图接住一片雪花,却在收手的一刹那,发现它被溶化,惟留遗憾。日出时,它也会消融,只不过,它们给大地带来的干净被我记住。
人生有很多瞬间。桃花落尽,红颜逝去,其实,很多与我毫不相干。只是,我仍然执着的认为,寂寞的白天和无月的夜晚一样,漆黑一片,每颗星星的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故事,或幸福,或凄婉,或怅然,只是,闪烁无声。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叶落无声,雪落无痕。在日益喧嚣的尘世中,惟愿求得一心安宁。至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那种深深褝意,不若流到梦中去解答罢。
在远处,仍有爆竹燃起,在热闹中,也是有含蓄的静穆,旷达的悠闲。
过年,宁静以致远。只余,花满西楼。
【篇二:宁静致远议】
读了乔叶笔下的夜,我再也忍不住了,想要在今晚好好享受如墨的夜。
可是,今晚无月。苍穹上只挂着几颗瘦弱的星,仿佛经风一吹便会缓缓坠下。夜,凉如水。我裹紧了外衣,独自伫立在阳台上,静静聆听夜的浅浅低吟。
因为是深夜,故早没了人声。只是一只只晚蝉还没心没肺地唱着歌谣,但丝毫没有打破这夜的宁静,反而让它更深邃旷远。
我呆呆立着,没有任何动作,脑袋里也清理的干干净净。没有上下五千年,没有ABCD,也没有1234、仿佛卸下了所有累人的包袱,心竟变得空前平静了。我不是一个踏得惯悠闲步子的人,步伐一旦放慢,我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如果是白日,这样无所事事的我早已在自己心里被骂了好几次了。然而,今晚的一切却显得那么理所当然。这平常不过的夜,竟这般美丽,以前我却丝毫没有发现。
我随即深思,只有今晚美吗?在追求前途的同时,我忽略了很多。这似乎是对快节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成立的定理,但这是应该的吗?埋身于题海之中,眼睛因为充血以致于看不到身边美好的事物。哪怕是一片枯黄干瘪的落叶,一只渺小可人的飞蛾,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可是,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人们做得就只是披荆斩棘,不停向前。有多少人愿意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呢?往往当我们跑得太快,失去了大多快乐的邂逅才明白,原来生活可以多姿多彩。可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只剩夜色撩拨我们匆忙而粗糙的足迹。
微弱散乱的灯光混着尘埃浮动,遗憾敲打着我的心,告诉我安静地慢下来,学会享受宁静。
【篇三:宁静致远议作文】
最令人温馨的阳光洒在秋的原野上。今朝九月,乃四季之最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秋季,足以使人浮想联翩了,不知这是大自然的神奇秀丽,还是心中的秋色如一。历经上千年的孕育后的秋季,充满了无限活力与生机。如此至极,也算是一种无人可比的自然魅力吧。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一首《秋夕》带领我们欣赏到数千年前的秋景,星光流萤,静谧安详。多么美好的画卷,仿佛刻在了历史的波澜里,舍不得遗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滔滔江水,红尘浸染。秋的意味,尝遍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历经了官场生涯的不负得志,感叹在秋风萧瑟中枯枝落木,回望长江之水顺流而下却早已满目愁情。无声的夜,起风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心静?
宁静中致远,九月的秋天给了我们晚霞的余光,陪着我们一起点亮了希望。也会使我们身临其境,也许冥冥之中的宁静在为我们一点一滴的积蓄着力量,等待着被飒飒秋风的寒气吹醒,厚积薄发。
此刻恰逢此景,在马不停蹄的奔波中得以宁静,无需多言,却留得清静!
【篇四:宁静方能致远】
被誉为“鬼斧神工”的鲁国名将梓庆在做鐻时首先斋戒数日,再进行加工制作,制成的器物才被称为“神鬼功夫”。其美名远扬的原因就在于他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心无杂念,不被外物所干扰,所以我说宁静方能致远。
宁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状态,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挖掘平凡过后的美丽,只有低头思索,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诸葛亮,因为自己的坚守,便有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乐趣,才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不已的社会里,持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生高格调,并凭借在自己的聪明睿智达到了“不求名来名自扬”的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使其在救民于水火的星空中自由翱翔。
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曾披着落日金色的余辉,口里吟诵着“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诗句,给魏晋的散文与诗的溪流注入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千古豪情。幽居庐山侧,静饮于五柳旁时,便产生了饮酒,读书,著文章自娱的三大爱好,为我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笔下有一位绝顶的天才。五岁能诗,一蹶而就。然后在成长的岁月中却与宁静致远相悖。梦想荣华富贵。结果失去飞翔的双翼。若他能做到心如旁骛,只是专心致志完成自己的梦想,必定也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当中,有许多人恰恰禁不住诱惑。被其他事情所吸引。不能内心平静,不能清心寡欲。自然也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坚定,实现远大理想。更不能丰满自己飞翔的羽翼。
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要做招摇的枝柯,而是如静默的根系。深扎土中,不为风雨所撼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守望那一份宁静,在扎实奋斗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篇五:宁静致远议】
在大规模的全盘西化涌现诸多弊端时,当代诗坛仍处在西方思潮乱云飞度的景观之中,但也有诗人拒绝喧哗与骚动,而趋向于深思沉静,强调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性,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一个活泼而无所不在的生命,自然不能锁于一根柱子的任何一端。一个人如何去寻找自我?如何求得全然无碍的自由,又如何在还原为灰尘之前顿然醒悟,对于诗人来说,他最好的答案是化为一只鸟,一片云,随风翱翔,就像羊令野先生所言:“人毋须苦于悟禅参佛,能把一颗洗涤过的心,至于这透明清澈的晨光里,我想那即净土一方。”
心静如泉,时时映照,舍弃自我,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种境界,一种无法超越的境界。美,就在于此。
《庄子》中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阐明了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宇宙之内的事,圣明的人只是论述却不加评判,把一切都囊括于胸,默默体认。一个人能止于自己不知道的境界,就是最明智的人。天、地与我们一并生存,万物与我们合为一体,“物无非彼,物无是非。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非彼无我,非我所取”。万物共存,天、地、万物都为一天,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又有时春风和煦,有时也会狂风骤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并不意味是一味的坎坷,但我们不能迷失自我,我们要守住一颗宁静的心,舍弃自我,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
海浪轻轻触碰着沙岸,留首无言的歌随潮起潮落。
【篇六:宁静致远议】
当一个人独自走在飘雪的路上,是否有一种新的感觉?
远离世俗的喧嚣远离浮华的人间,远离那一切一切虚伪的假面,独自去寻找一份宁静。寻找一弯清泉,一泓静池,甚至一丝细雨,一片残叶,都显得那样素美。——一种遥而雅的美,不禁心动神驰,回归自然,返濮归真,修身养性……
起风的时候去听。去聆听竹叶的轻诉,去抚摸溪水的颤动。让全身的细胞一起起舞,让流溢着的幸福钻进口袋。无论那风是轻柔的,是凛冽的,还是狂暴的……下雨的时候,去走走,去领略“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萧然,去拥抱“数点雨声风约径”的心情。和雨点来个大合唱,让飘荡着的欢乐洒在心中。无论那雨是绵绵的,是滂沱的,还是狂暴的……
苦闷的时候,去看海。去感受海的广博,去聆听海的长啸。让心灵冲断束缚的枷锁,自由地奔放流淌,自由跳跃,让海水的阳光淋浴全身,洗去所有的不堪回首……清闲的时候,去赏花,去怜惜花的妩媚,去流连花的清香。让“片红休扫尽从伊”的淡泊在心中滋生,让“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热情恣意传染。于是,我不再孤单,我不再寂寞。看,苍穹中荡漾的每一朵云儿都是我的笑容;听,绿野中燃烧的每一片结叶都是我的歌声。在自然的怀抱中,我彻彻底底地做一回真正地自己!
尘世中有太多太多的苦痛,太多太多的悲欢,太多太多的烦恼和痛苦。而我,不能也不敢笑对这种种种种。可是,我发现,当我投身自然的一瞬间,我能够,我能够坦然面对自然中的宁静与致远,那巨大的魔力能够包容一切及一切的一切。
心如衣襟,悠悠扬扬飘飘荡荡……
只有在这时候,才想到板桥先生那句“难得糊涂”是如此沁人心脾,满口含香……
走在飘雪的路上,心情已迥然不同,这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中老和尚的话……如果你心静了,心如涅槃,那么你是不会听到外界的风雨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