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卫
假期我和孩子一起读《大卫惹麻烦》。大卫作为图画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这小家伙儿淘气得实在有点让人头疼,真是有点横行无忌的意思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作者要创作这样一个小淘气包儿出来,为什么这个小淘气包儿又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和欢迎呢?
当看到大卫的故事的时候,我和孩子清楚地看到了惹下麻烦的现场,真真切切地读到了大卫的心声。比如,大卫在房子里玩儿滑板,跌倒前他惊呼“我不是故意的!”、打棒球打碎玻璃时大卫说“我没想这样!”大卫没有说谎,他的脸上写着真实自然的惊恐和懊悔。从大卫的神情上我能够看出,他的种种借口都是真实的,他没有说谎,包括他说:“我的作业被小狗吃掉了!”也是真的,看到窗外的小狗了么?嘴里叼着的正是大卫的算术作业!
走进孩子的世界,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控制和判断能力是有限的,但玩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一天午后,我来到儿子的游戏空间,真是大吃一惊:遥控工程车的一只轮子被踩坏了!水仙花盆被打翻,花枝零乱,清水洒了一地;那只硕大的黑猩猩布偶受了伤,两只耳朵都被小剪刀绞开了;可口的海苔居然都被贴在小兵身上成了铠甲勇士……“天哪!你都干了些什么?”我有点失态,大声呵斥着。随后我又后悔了。儿子把玩具房折腾得乱七八糟后,竟然还理直气壮地冲我坏笑。很显然,儿子此刻正十分享受着自己的恶作剧。在这样的场景中,我又能批评他什么呢?规矩、洁净、爱惜物品等概念都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研发出来的“
成长戒规”,自然也都是完全是“非童年”的,或者是永远该属于长大后的“经典魔咒”。我不能剥夺他玩儿的权利。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轻声的说:“有些乱,我们一起来收拾一下。”其实我的心里憋满了怒气。他自己坐在枕头上呜呜的大哭起来。
我真想训他!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那句话“大卫,不可以”的吼叫,终于我知道了,原来美国的
妈妈也有这样没“修养”的呀。简直是永不下班的“站岗”,但是谁让我们这些暴躁如狂的妈妈,突然又安静得温柔似水的呢,当然,是我们家里的“大卫”呀!
当大卫真的做了错事的时候,他是受到了惩罚的,比如:大卫骂人之后,嘴里被塞进了肥皂!故事的结尾,得意忘形的大卫偷吃了蛋糕却矢口否认,说谎的结果是必须要独自面对夜晚的黑暗。这个办法我也效仿了一次,那天吃饭,儿子又一次把脚伸在桌子上,在我多次劝说之下人没有改观,我给予了他惩罚,把他关进厕所,关掉照明灯,让他在黑暗中反思,听到他撕心裂肺哭声,我心中虽有一些不忍,但直到他“我不再这样了!”我才放他出来。看着他那副可怜相,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有多少孩子平时会自觉、自愿、自发地回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自己做过的事情呢?对于孩子来说,前面的新鲜事物永远在吸引着他们,哪顾得上去回过头看一看、想一想呢?不知悔改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刻板的教育,吓人的怒骂往往起不到预期的作用。我不能再简单的、武断的去制止、去指责。
书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作者其实创作了一个宽容、智慧的母亲,她给了无法无天的大卫释放天性的空间,但同时也告诉大卫正确的道理。玩可以,闯祸也可以原谅,但是绝对不可以说脏话、说谎。可以很好的引导他。给他看大卫的故事,让他预先知道结果,让他看到大卫的遗憾和懊悔,我相信,在正确的引导下,孩子可以感受到,如果大卫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也不愿意把桌子撞翻,把窗子打碎。没有孩子喜欢故意制造麻烦,只是孩子们不知道,玩儿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地点时间,结果就可能惹麻烦。我坚信:儿童类似的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成长都会奇迹一样悄然地发生在多次翻阅的过程中!儿童重复阅读的注意力也必将不再被故事情节所困缚,随着阅读的深入,儿童倍感亲切的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之精妙。这样的阅读为法国文豪玛格丽特•杜拉斯所推崇,在她看来,这才是最享受的“单纯的阅读”。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些微自责和不安的话,请你快快和孩子一起来翻阅这本记录着成长中最最温馨记忆的小书——《大卫惹麻烦》,相信它能熨贴孩子心灵,弥补我们在亲子教育中因太多的武断而造成的种种伤害。因为它真的不太大、不太厚、不太重。
我真诚地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大卫那样,在宽容的
环境里成长,做一个爱玩儿、会玩儿,同时又明辨是非的健康好孩子。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