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遥控汽车......但那样的童年却使我们自由自在。
人们都说,人衰老的一个征兆就是喜欢回忆自己的人生,难得我是真的老了吗?喔,我相信没有,我是一个八零后,年仅三十,哪里会显得老呢?只是突然的,看着窗外那些摇曳的树枝,听着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思绪一下就回到了二十年前,仿佛眼前的一切,感觉它们似乎也在诉说着自己的童年。
又是一个六月天,还有三天就是夏至了,按理说天气这样炎热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我的内心却是如此的焦灼,回到那里,似乎让我多了一丝宁静,那是记忆里的
夏天。虽然那时的夏天也是那般炎热,可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是那么的勤劳质朴,早上天刚刚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三五成群的去地里干农活了,时不时的能听到地里那些欢快的笑声,孩子们在地头的吵闹声,那时候劳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痛苦,大人们都是一边劳作,一边带孩子,等到快晌午时候,太阳慢慢爬上了头顶,大人们会戴着草帽,用水打湿毛巾披在肩上,继续劳作,或者直接单手劈开一个西瓜以供解渴,当然,条件好点的,会带瓶“健力宝”喝喝补充一下体力。(这种饮料现在已经绝迹了,记得十年前喝过一次,但已经没有了童年的味道),而大多数人只是站在地头,拿着一个大的塑料桶,里面装的是在家里带来的凉开水,对着瓶口一阵猛喝,似乎并不可惜那洒落的水滴,因为滴在身上是那样的清爽。
小时候地里有农活,除了一些轻巧的父母会喊我和
弟弟一起干一会儿,其他更多时候我和弟弟是和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在地头树凉下玩耍,那时,我们没有现在那么高大尚的野餐垫,都是席地而坐,我们都是一帮“土娃娃”,但是却不会遭到父母的责骂,顶多就是捞起来,给扑打扑打身上的尘土罢了。
那时的玩具。
那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智能玩具,我们却能捡地上的干树枝,把它们掰断,掰成两厘米长的一个个小段,在地上画方格,玩所谓的“鸡毛信”,还有玩“小石子”“玻璃球”“弹弓”......当然还有一种好玩的游戏,是在地上挖几个小圆坑,两人对峙,每人都有将近八个坑,然后把从树上摘下的有一种叫“莲子”的东西,至于这种东西的专业名字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我们农村人叫——lian zou。那种植物大概直径一厘米左右,是一个个绿色的小圆球,当然,长老的时候会变成土黄色甚至有些发白,有些大人等待秋冬季节,把那些小圆球的皮轻轻剥下来,里面绵绵的油油的东西用来抹手脚上裂开的伤口。大概那玩意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护手霜之类的吧。
那时我们一起放羊。
作为农村的孩子,我们什么玩具都很少见,因此与自然接触的就稍微多一些,放学后,小伙伴们会三五成群的挎着小竹篮去地里给羊割草,不管会不会都会打哄一起去,回家后一人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羊羔抱着喂草吃。有时候赶上草茂盛的季节,我们都会一起去放羊,那种电视上有的情节,我们小时候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放羊可不是个容易的活,特别是放一个羊与一群羊的差别就是一群羊特别好放,一个羊特别不好放,正如现在老人们经常说的那句玩笑话,在幼儿园一个孩子不好看,一群孩子好看的道理是一样的。
那时的井水。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母亲在厨房烧火做饭,因为我比弟弟稍微大一点有力气,所以用压井压水就是我经常需要做的工作之一。那时候没有自来水,所有农村人喝水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打一口水井,然后压水喝,那时候的井水甘甜爽口,夏天可以直接饮用,冬天的地下水刚刚打出来还冒着烟,没有地上水那般清凉刺骨,反而有些暖暖的味道。
那时的小院。
生活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记得我家的院子里种了很多枣树,每到夏天的时候,那压弯枝干的大枣一串一串的像火红的小灯笼般惹人喜爱,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打枣,那些叮叮当当被打落的枣儿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猴子,在地上跳来跳去。我和小伙伴们则喜欢爬到那棵最矮的树杈上去玩,玩到父母喊吃饭了,却还是那么的舍不得。夏天的院子里,小猫咪可以随意的跳跃,从这个屋顶到那个屋顶,傍晚的枣树叶子上趴满了蜻蜓,小伙伴们总会拿着家里最大的扫帚满大街的跑,那条街上充满了笑声,而今,那种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那时的“零食”。
小时候,似乎地里长出来的很多东西对于那时的我们都能食用,那时,我们没有甘蔗吃,但是我们却尝过刚刚杀倒的青色玉米杆的味道,虽不如甘蔗那般甘甜有水,但也能满足我们小小的胃。河沟里长满了麻叶,那接满果实的植株,成了我们疯狂采摘的对象,里面一粒粒嫩嫩的麻子,虽然吃在嘴里有些麻麻的感觉,但是却是我们争夺的“美食”。河沟里还要很多野生的枸杞,一场春雨过后,采摘下来可以直接入口,酸酸甜甜的,虽不如葡萄干那般美味,倒是我们难得的“野味”。
那时的小泥沟。
小时候我们喝的基本都是黄河水,村头家家户户浇地都是在河道旁开一个口,用河水浇地,而今各种喷灌滴灌技术基本已经代替了河水,每次浇地过后,或者一场雨过后,最热闹的就是那小河沟了,有些小男孩只穿一条小裤衩,就下水了,不过父母不用担心,因为那些水只能没过我们的小腿肚那般深,河里有很多小鱼、泥鳅之类的海产品,都是自然生长,没有激素,那都是天然的野味海鲜。而今,那些小河早已夷为平地,而那些奔跑的孩子却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
怀念我们的
青春,那些童年的美好却早已经在我们的记忆中生根发芽,不知为什么,写到此处我竟是泪流满面了,人们常说,我们可以带着回忆上路,不要总带着回忆生活,童年是美好的,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变化,活在当下,好好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
童年的记忆
因着地域的不同,同是阳春时节,风景却大不相同。欣喜之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让漂流在外的游子有了一种思念的情怀;让素未谋面的人们有了一丝期待的念想;让曾经拥有的人儿有了一抹纯真的微笑。
前几日和
妈妈视频,说家里下了很大的雪,我甚感诧异地说:“学校这边下的是雨。”一时之间,心里也有些惊讶与明了:天南地北,广袤无边,气候也应是各有千秋的。只是,能在这人间美好三月天创造出这场雪景盛宴的也只有更北方的那座城市了。
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冬天是要下雪的,是那种洋洋洒洒,飞舞清扬的小花朵,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像是一直住在梦中的仙女,将整个天地装扮成了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
我童年的记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家有一个占据整堵墙的书架,大得仿佛一座城池,一排一排、层层叠叠,摆满了书。可惜我生性散漫懒惰、缺乏专注力,只喜欢捡一些小说传记来看,对那些成套的历史典籍、诗词歌赋、经济着作之类很少过眼。爸妈对我虽然寄予很高期望(不幸全部落空→_→),但并不严格督促我的学习,更不干涉我的兴趣。我妈甚至会顺着我的爱好,介绍和购买一些好玩好看的书给我。我小学时喜欢看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每次我爸出差去北京,我妈都会叮嘱他从郑渊洁开的专卖店里带回成套的《郑渊洁童话故事全集》和各种周边贴纸。
童年的记忆
——《城南旧事》
读后感
赫尔岑曾说过:“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言,真是将死之人对刚刚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真是准备去休息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确,书便是这样,而酷爱读书的我,更是享受着读书快乐。
暑假,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
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
情感。
《城南旧事》像童年的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作者描述的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老洋槐上的“吊鬼子”,西厢房里的小黄鸡,草丛里的小皮球,跟爸爸乱学歌谣,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尽管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也不同了,但作者的童心并没有改变,因为那是作者最深处的记忆。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
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
童年,是每个人最纯真,最快乐的时代;童年,也是每个人最深处的美好回忆。《城南旧事》这本神奇的书,就像一位绘画大师,缔造出了真实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为我们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演出。合上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
这本神奇的书,像一位绘画大师,缔造出了真实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为我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演出。合上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
童年的记忆
今天在楼下看到一个爸爸带着自己家姑娘在玩耍。小妞妞应该是,刚学会走路颤颤歪歪的。穿着件白底圆点点的连衣裙,齐耳短发,黑色有朵蝴蝶结的小凉鞋,还在头顶扎了个小辫子。皮肤白白的,在踩地上的蚂蚁。她觉得特别有趣,而且很有成就感。一旁的爸爸,乐呵呵的看着她。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小玩伴们,也一起玩过踩蚂蚁的游戏。还有跳皮筋,扔沙包,抓秘藏,跳房子。只是我的童年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是和奶奶一起在老家度过的。我记忆中小时候总是穿着件背心和短裤,奶奶也没有给我穿过花裙子。皮肤也是在田间地头晒的黝黑。
突然间很羡慕这个小妞妞,生活的真是幸福呢!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