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披星戴月的时候,这一个半球即意味着将被漫漫长夜吞没。冷清的大街小巷,我常问自己,是谁一直陪伴着那万家灯火?
心随着夜的渐渐暗淡夜稍稍疲倦,指尖的动作也似能量怠尽般变得缓慢轻浮。不只是朦胧睡眼怎的,原本昏暗的视线居然开始变得忽明忽暗,致使原本在纸上游动的笔尖不得不停滞下来,与那微热未散的笔盖合二为一。揉了揉惺忪的双眼,近距离观看才知,原来是一只飞蛾。在昏黄的灯火下,如行尸走肉般拼命地用薄翼拍打着那折射出微光的灯泡,仿佛想要涌入其中,与那炽热的烛芯融为一体。
关于褒义,人们往往是借飞蛾扑火,来象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毅力。赞扬飞蛾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的确如此,飞蛾用它那遍体鳞伤正式了这评论,可却因此断送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于是便有人谈笑它的狂妄,它的不知轻重,不自量力最终落得尸骨无存。便有人提出了“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我想,或许是因为黑夜,才将灯光烘托地如此美丽、耀眼……
初一:刘俊利
昏黄的灯光依旧照印在旧桌台上,沙沙的圆珠笔在那张淡白的作业纸上摩挲,泛着丝丝缕缕的光泽,但这并未使我那钉在作业上的心有丝毫松动。
这不禁使我的思绪从疲惫中褪去,望着那若隐若现的画面,渐渐陷入沉思。古往今来,对于这“飞蛾扑火”,往往存在着两种诠意,那便是褒贬之说。
视线依旧忽明忽暗——那飞蛾还在等下萦绕着。我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飞蛾总是在夜晚出现?不!白天也不是有飞蛾吗?是的,白天也有飞蛾,可白天它们去哪儿了?似乎夜里的飞蛾比白天更多一些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夜中有灯光,有人这样回答。可是,灯光与日光比起来不也寥寥无几吗?
我常问自己,谁是我的黑夜?谁又是萦绕我的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