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我们是不是可以联系自己做些深思呢?
一是理念与行动需要对接。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现在接受的新的教育理念很多,不少理念确实对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有莫大启迪。但如果只是头脑中有理念,口头上有理念,行动与之不对号,其结果将会是什么呢?毛泽东早就批判过“口头革命派”,我们的教育者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些自己是不是口头革命派?理念先行,对我们的工作是会有
帮助作用的;行动的跟进,才是收获“春天”的重要环节。
二是有些理念、口号需要证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老师教的学生是不畏惧考试的”“老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追求高效课堂”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法是不是绝对有道理,甚至应该成为衡量每个老师好坏的标尺?我这样说,好像又有些不具有“正能量”的含义。但是,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人,是各自的爱好、追求都有一定差异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都像工厂生产零件一样“成批量”制作,也不过问生产这些零件的钢铁的原坯是否达到可以制作零件的要求,那我们的有些想法、做法就会出现较大偏差,或者干出事与愿违的蠢事来。
三是需要坚持“教育需要爱”的基本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的确是真理。孩子需要爱,对孩子的爱就是要尊重孩子,要信任孩子,要鼓励孩子,要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导,“填鸭式”的教育不可取,被动式学习更可怕,只有孩子真成了学习的主人,有了学习的冲动,愿意主动地投入其中,并乐此不疲,我们的教育才能收效显著。爱学生是需要付出真心和行动的。老师如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之中,如果只是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如果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并与学生同
成长,如果只是盯着每节课、每个单元、每学期的教学成绩高低,不能看到孩子眼中绽放有神的光芒,或许我们的教育就是缺少爱的,或者我们对教育的爱还不够真诚,还不够生动,还不够打动人,还没有浸入到孩子的心灵里去。这样的爱,是需要调整的,需要净化的,需要再度考量的。
四是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对学生施加文化影响,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灵渗透。教育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要持之以恒,要平心静气,要赖得住寂寞,要守得住清贫,不要追求眼前效益,要追求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棍棒教育、大骂教育、训斥教育只能获取暂时的效益,赢得一时的高效益,有碍于学生的终生成长。
五是教育要有大视野。单打一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教某个学科就只涉及某个学科的知识系统也是不可取的,“教育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有教育的全局观,不仅对自己的教育能力需要具备“全天候”,而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需要“全覆盖”。我们的教育要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站在社会的高度、国家的高度,乃至世界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要为社会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创造者。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