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己教育自己》有感
岁月更替,时光荏苒,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倦怠期。在教学中有时候也感到低落和困惑。不知道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还是自己不断产生纠结情绪。怎么最近总感觉自己教学不是很高效,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并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感觉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在游离,听课也不是很专心。有老师说,这是春天这个节气,让人产生困顿和迷茫的浮躁气造成的。孩子们沉不下心来认真学习。也有老师说,这是孩子们经过了一个散漫的
寒假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造成的。上学期养成的那么多学习好习惯,经过一个寒假的松懈,全部毁于一旦,学生把养成的好习惯全部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反而变得写作业磨蹭,拖拉,做事毫无精神和效率,就连早晨的晨读也是懒得张嘴出声。
我在反思怎么我越来越不知道怎样才能教会他们,让他们不再一脸茫然呢?于是我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寻找好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今天当我从李镇西老师写的《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追寻着,或许已是满心疲惫,正在坚持与放弃间挣扎……
我们期待着,或许已是疑窦丛生,正在叩问与麻木间犹豫……
我们行动着,或许已是伤痕累累,正在前行与退缩中徘徊……
可我们相信——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意味着希望和愿景,岁月代表着坚守和
成长。
人心不会熄灭,但它可能蒙上灰烬而不再燃烧。拨开灰烬,你会看到重新燃烧的人心。如果你迄今依然没有放弃拨开灰烬的努力,欢迎与我们一起行走。
心为火种。
是呀,心为火种,只有心中播种的种子不破灭,保持自己原有的朴素之心,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抱着学习的态度,向身边的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
我是一个善于自学的人,因为自从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之后,特别爱读书的我,一直没有间断过读书。但是年轻的时候没有网络,缺少了和外界交流的机会。但是却迎来了一个安静的读书时期,这段时间自己很单纯,内心很纯净。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静心地阅读,拿到一本好书,无论外界多么吵闹,我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安静地走进书的世界中。此外我还善于摘抄,一边读一边摘抄,这是我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只要看到书中有触动自己心灵的
段落,我都会随手记录下来,这样一年下来我也会记满好几个笔记本。后来随着在网络上写博客,我尤其感到自己读的书真的非常少,于是就大量从网上买来书进行阅读,一边读一边写着自己的
读后感。记得最深刻的一篇读后感是读完《青铜葵花》这本书后,竟然写出了4000多字的读后感。我写读后感往往都是凭借着对这本书的记忆,用自己的话复述书中的内容,然后再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收获。我就是这样通过复述不断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不断提高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这样下次读书的时候往往会更加专注和认真。
每当工作遇到烦恼或者不顺心的时候,或者自己的工作遇到瓶颈怎样也突破不了自己的时候,自己内心就会颇感煎熬和困惑,一度曾经犹豫徘徊,焦虑困扰着自己,也曾经怀疑过自己怎么教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是教不好学生呢?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一直苦苦纠缠着,我一直在摸索,一直在思考。
去年跟着宋君老师,参加了《教师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我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本真数学》。我在自己的常规教学中,一直思考着如何才能在我的课堂上体现这个教学主张。这时候才感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真的积累很少,于是就不断强迫自己读书,趁着间隙时间读书。这么多年的坚持阅读,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陪伴着我。也让我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充实,无论外界多么浮躁,无论外面的
环境多么喧闹,我都能安静地走进书香世界。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充实的,也是倍感温馨和快乐的。
《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为处在困惑迷茫的我指明了方向,因为书中提到:“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别说什么“打造”了——如果一定要说“培养”的话,那这个培养者是自己。“生长”的过程的确需要空气、阳光和水,但这些条件都是普惠于每一个人的。那为什么并不是人人都能“生长”呢?因为“生长”是生长者自己的事。既然如此,那么作为年轻教师,就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打造”,而应该有“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念、行动和毅力。
坚守一颗朴素的心,保持内心的纯净,让自己不断为自己清零,带着虔诚的学习之心,一路前行。
因为单纯,所以快乐。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