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一作《江上思归》,又作《早寒有怀》。孟浩然的五律,古意悠悠,非骈俪声病小技所能束缚者,正是大家风范。此诗格律为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中二联皆宽对,不雕琢。平仄规范。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颔联叙述隐含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久;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称得上是一首乡情力作。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733年(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