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很多学长,毕业了找上一份三四千元的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着基层技能操作任务。”天津职业大学大三学生韩野说,“这样或许会很稳定,但我不留恋如此的生活,我想趁年轻闯一闯,做出些事业。”
在学校,22岁的韩野一向有些特立独行。与学霸们相比,他不愿意做书呆子型人才,“从大一开始,他就偏重实践,通过学校的关系,给很多企业做过自动化产品。已经赚了十几万元。”韩野说,大三伊始,他完全脱离学业,带着几个兄弟一起创业。“本来今年六月应该毕业,但创业耽误了学业,延后了一年。”但韩野并不在意这些,因为,现在他的学业,变成了自己创办的一家科技公司,坐落在天津北辰区辰寰星谷孵化器内。
“首个专利产品是水下机器人,未来可应用在管道勘测、公安消防、水下视频摄录、水产养殖等多个方面。已经获得首批订单。”目前,韩野还在与其他意向客户接洽,“大学生创业产品性价比很高,这是诸多企业看中的。但是,毕竟我们还是缺少些专业经验。”无论后面的创业路有多困难,韩野说都会尽力拼搏下去,不负
青春与理想。
小机器学问多已获四项专利
“下水吧……”前些日子,韩野进行了首个专利产品,水下机器人的实操试验,他把地点选择在北辰区天穆镇一个池塘。“实验效果很好,客户也非常满意,已获首批订单。”
韩野研发的水下机器人,个头儿不大重量10公斤,尾部装有两台水平推进器,顶部还装有一台垂直推进器,能潜能浮,如同一艘小型潜水艇。前端的高压钠灯和可调节高清摄像头用于水下拍摄,机身装备的水质、声呐、超声波测厚等多项传感器,能对水深、水温、航向等进行测量。
“第一笔订单客户来自山东,可以利用机器人进行水下海参
成长勘测。”韩野说,自己给这个小巧机器人的功能定位,可不仅于此。未来准备将其应用在管道勘测、公安消防、水下视频摄录、水产养殖等多个方面。
“创业已经一年了。”韩野的团队共有六名成员,成员有大学
同学也有雇员。“水下机器人是我们的首发产品,已经研发半年多了。小机器人看似简单,但每个部件都有讲究。”在韩野创业公司的办公室,他细细讲解着发明,“比如,螺旋桨的角度我就试验了好多次,因为要靠它的角度带动机器人上浮下潜,其旋转动力要与水压等条件相适应,需要经过大量数据计算。”
“研发过程中,最困难的是防水,国外产品在这方面投入很多。”韩野说,目前国内市场上可见到的水下机器人大部分来自进口,国内自主研发的极少。但是,进口机器人价格非常昂贵。所以,韩野就想办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解决防水问题。“尝试了很多防水措施,终于成功了,成本花费也不高。”“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大约花费四万,而同类进口产品要十二万。”韩野已经为他的机器人申请了四项专利,均已获批。“现在还只是把机器人大框架搭建好,未来还要完善细节。这和公司日后定位相吻合。将来公司将走定制化路线,针对客户的需要,为水下机器人定制不同的功能。”现在,韩野正在思考怎样让产品更实用,把科技产品更好的推入市场。
已获天使基金鼓励学生创业
“韩野从大一开始,动手能力就很强。”他的实验室指导老师董春霞告诉记者,“另外,做事踏实也是其优秀品质。韩野之前做出了很多小发明,曾与同学合作在本市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奖。”
但是,韩野觉得靠发明创业还远远不够,要把发明创造转化为市场回报并非易事。“之前找过很多地方,因为租金高等问题难以开办公司。”还算幸运,后来他和团队入驻北辰区辰寰星谷孵化器,在项目进行一系列风险评估后,获得十余万元的扶持资金。园区首年也免租金扶植韩野这样的大学生创业。
“我是宝坻人,父母都在家务农,没有过多资金支持我创业。”韩野把自己此前积累的十几万,加上一些扶植金投入了公司,才把公司创办起来。“创业第二年就要缴纳房租等费用了,如何让发明创造转化为收益,是我们这些大学生急需思考的问题。”现在,他会主动给目标客户群打电话,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果能获得批量生产订单,公司就能先期运转起来啦。”
“后期,还想发明一些下潜深度更深,功能更丰富的水下机器人。不过,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韩野调侃自己虽然开了公司,但本质还是穷学生。“不能只懂技能,学习如何经营管理公司,如何与客户接洽,打动对方投资也是创业必须的素质,未来还需要多方面地成长。”
“韩野的公司,是园区第一个大学生创业企业。”天津北辰区辰寰星谷科技企业孵化器管委会龚主任告诉记者,“我们选择扶植他,是看中他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产品也获得不少专利,而且天士力集团也在关注他的产品,如果他能把产品研发的更完善,或许这样的大企业能给与他很大
帮助。”
不过龚主任也认为,大学生创业重在鼓励其创业精神,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努力追梦,总会接近目标。”
采访手记:
自主研发的产品获四项专利,并签出首笔订单。这些,对于大学生韩野来讲,的确是可喜可贺。但是,有更为严苛的评判标准在要求他,作为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更作为创业团队的领导核心,他面临诸多经营上的现实问题,这些是学校没有教他的。与一年前初创公司时,满脑子想着实现发明梦,投资自然水到渠成的思路相比。韩野显然被现实磨砺的更加成熟。他已意识到,公司急需解决如何“活下去”的问题。为此,他和团队成员,已经开始外接一些零散的自动化制造流水工作,以此补贴他发明创造的资金投入。韩野也明白,这也仅是暂缓手段。创造出更新颖更实用的发明,找到更多的投资渠道,让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市场真正衔接融合,才是言及理想而非梦想。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