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山坐落在山东诸城。这里曾出土过亚洲最大的鸭嘴龙化石,诸城因此得“龙城”美誉。而那自西向东又转而北去、千年奔流不息的潍河水环绕着的龙城,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了。
那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小城前,蜿蜒着二千年前的护城墙也得以重新修葺。古城墙前的南湖水库平静如镜。南湖周围长满一拃多高的玉米苗覆盖着的田野青翠平坦。田野的尽头凸起的众多山岭由植被覆盖着郁郁葱葱……这一切都被初夏的蒙蒙细雨笼罩着,簇拥在常山脚下。
大自然将这神奇秀丽的景色赐给龙城大地。生长在密州龙城的代代传人总是离不开常山的宠爱。常山属于龙城大地,更属于密州人民。
燥热了几日的空气慢慢变得潮湿。夜里未约而至的闪电已随风而去,敲打了半宿窗户的雨点也安静下来。
出现在清晨的是蒙蒙细雨。那雨丝像是断了线的细碎珠子,稀稀落落的撒下来,不声不响,不争不抢,随了微风,自由飘荡。
雨中的常山会是怎样的呢?
远远望去,空阔的南湖水面上早已雨雾缭绕,透过雨雾的上面,青翠突兀的常山清晰可见。那山里的林木深处飘出的乳白色的晨雾向上蒸腾着,似云、似烟、似轻盈的纱……
那白雾下面,文博苑青砖红瓦清晰可见。而坐落在山腰上碧霞祠的红砖绿瓦和山顶处巍峨矗立的白华塔却在飘荡着的白雾中若隐若现。恰似人间仙境。
二
车停在文博苑前的广场西侧。下了车,我独自举着打开的黑色油布做的雨伞朝前走去。
山前的西山坡水库被命名为了“福海”。那福海这边一列放生的男女,或擎着伞,或提着袋,或端着盆。她们把带来的黑色,青色或是银白色的各色大小不一的鱼放回到水中。
她们虔诚的立在水边,看着放生的鱼儿在细雨覆盖的水面自由地来回游动。那些鱼儿却似乎通晓了人性,一起聚在岸边戏耍,久久的不忍散去,游动了一段时间,才慢慢逐一离开,游向福海蓝水深处。
文博苑里的万佛寺念佛的经声“嗡嗡”传来,像是天籁之音,更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庄重。
两个穿了青色长袍的长老师傅站在不远处的岸边,正在一手捻珠,一手举掌在胸前,眼微张,口默念。
福海对岸,雨雾里,伞底下,垂钓的中年人,眼睛紧盯着水面,静静期待着鱼儿上钩。突然,水面彩色的细小浮子振动了一下。钓者迅速拽动起鱼杆,惊喜的扑捉那跃动挣扎的黑色大个鲤鱼……
我和岸上路边的另一个游客驻足观看。
经声持续……
那放生者慈悲着她们的慈悲;那垂钓者惊喜着他的惊喜;那长老念叨着他的念叨;那游者观赏着他的观赏……
我却在感悟着我的感悟:这滚滚红尘,“我”在哪儿啊?
我没有垂钓者的雅兴,也不具放生者的悲悯,更没有念佛者的禅悟。然而,这眼前的景致却让我突然感到“福海”的含义了。
福海因常山而存在。山上的雨水、泉水抑或逢春而融化的冰水,都在不同的季节,形成溪流,汇集到此,聚而“成海”。
人世间行善便可积德,积德便可存福,存福积少而成多,便可汇成江河湖海。但愿人间多有爱,福如东海水长存吧。
既然不知道“我”在哪儿。还是回归当下,游赏常山去……
散步在山脚环山路上,雨水早已浸湿了粗糙的水泥路面。
三
粗糙的灰白色水泥路面被雨水淋湿浸润,已变成青灰色了。路边的草丛里出现几只蜗牛,三三两两的,欢快地爬向路面。
那蜗牛的触角,朝天直直地立着,活像牛的角。那乳白色细长的脖子向前伸出,匍匐于地面,身子背负着坚硬的壳,联通着尾巴偎依在背后,屈伸前行,自由自在,朝向路中心慢悠悠地蠕动着。
奇怪的是,从路中心处竟然有几只蜗牛,却原路返回,朝向路边的草丛急切的爬去。
待仔细观察,原来那离草丛不远处的路面上,出现了乳白色的浆液,一滩,一滩,又是一滩,像是有人拧出的鼻涕一般,闻去,些许腥味。哦,那是被路过的车辆下橡胶轮胎碾压致死的蜗牛的尸体了。
那返回的蜗牛,一定是同伴的遇难提醒了它,为躲避灾难还是及早回家去吧。
这山前的雨,给它们带来兴奋,也带来了灾难。
悠扬的经声持续传来,祥和而温馨。
那一滩一滩的乳白色浆液,却使我曾经一度悲悯的心紧缩了一下。
四
来到西边山下的入口处,淅淅沥沥依然下着的细雨让往日看门的老头儿躲了开去。而那张登记入山者信息的桌子还在,桌子上放着探寻登山者身上携带火种的仪器。我没带火机或火柴,自然也懒得登记,就直接走了进去。
耳边没有了往日高空中大喇叭传来的重复不断地“不要带火种上山”,“让我们共同爱护山林”的提醒,和“常山是国家四A级景区”的宣传。于是雨中的常山更加显得宁静而安谧。
进入山林,脚下是曲折起伏的水泥小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那两排笔直的白杨树。平日灰白的树干在雨水的浸润下变成了黑褐色,愈发显得阳刚和厚重,就像两排迎接来宾的礼兵,庄严、肃穆。
那树干上方从树头垂下来的枝条上,被雨水清洗过的翠绿树叶更显示出自己的明亮和热情,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相互碰撞着,发出细碎的响声,好像欢迎我的光临。我的脸上于是显出幸运和光荣的表情来。
继续前行,上坡的拐弯处有个凉亭,凉亭下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相拥着,正在享受雨中的常山赐予她们的温馨和甜蜜。我不忍心打扰别人的幸福,于是加快了脚步,往山上爬去。
上坡水泥路的右侧渐渐出现了水流,那水流是从右边山坡上的灌木林和草丛处流淌出来的,一条条的水流逐次汇集,形成很小的溪流。溪流遇到路边的碎石便激起白色的浪花。朵朵浪花发出“哗哗”的声音。于是这山间就好像因此更添了生机。
向上望去,那溪流遇到密实的草丛或是土堆,便自觉漫过水泥路面,向低矮的另一侧淌去。
漫过的水随着路面铺散开来,因地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微弱的浪涌,渐次有秩序的向下涌去。踏着没有沒过鞋底的水面,仔细前行。一丝幽香袭来。
寻去,路边的山枣那些淡黄色细碎的小花,一簇簇的,在碧玉般的碎叶簇拥下,随风摇曳,花香飘逸,侵入我的鼻腔。
我赶紧几步,来到它前边,眯起眼睛,鼻子凑近,且闻其香。耳边却传来“嗡嗡”的声音,一只蜜蜂飞来。定眼看时,那淡黄色小蜜蜂扑棱着薄翼,向花蕾飞去,两爪抱着一丝花粉折向飞回。那薄翼快速抖动煽起的微弱的细风从我静止不动的脸颊抚摸而过,未敢睁大眼睛,另一种蜜蜂接连飞来,同样“嗡嗡”的飞来又飞去……
举着的伞挡在头顶,路边白杨树叶子上滴下的水滴敲打在布质伞面上,发出厚重而缓慢的“滴答”声。透过树叶淋下的雨滴敲出不同的细碎而紧凑的敲打声。却像是远处传来的不同的鼓手击打出不同的鼓点。
仔细听去,那空中断续的雨丝,斜刺里落入草丛和林间发出丝丝的声音,犹如漫野的琴音,丝丝缕缕。
而随着溪流的“哗哗”声听去,树林深处偶尔传来“呱呱”的蛙鸣。那蛙鸣分明是刚刚褪去幼尾,生出脚蹼爬出水面的小青蛙的叫声:青脆,纯净。
回忆刚刚过去的蜜蜂“嗡嗡”声,还有回荡在耳边的树叶“刷刷”声,这简直是构成了一曲雄壮而多彩的大自然的交响乐-----天然,淳朴。我是醉心于此,不思归去了。
五
继续前行,迎面就是东坡文化墙。那是依山而建的常山文博苑的后院墙。诸城市府领导因势利导,请了画工在涂有黄颜色的墙面上,画出苏轼当年任密州刺史时发生的故事。
往事已越千年,根据史料记载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作品推测,当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苏太守携倾城民众到此围猎的画面再次重现。
且看那少年般狂野的老夫,锦帽貂裘,牵黄狗,擎苍鹰,千骑席卷山岗。麋鹿,野兔,山狼……惊慌失措;呼号,呐喊,追杀……惊天动地;旌旗,长枪,弯弓……威风凛然。人马,利箭,猎物……豪气冲天,热闹非凡。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那角逐的猎场如今已是树木林荫,果园飘香,潺潺流水了。
欣赏着文化墙继续前行,向右拐弯,上坡。
左边山坡处一片茂密的槐树叶子最惹人的眼:在雨水的冲洗和浸润下,愈发显得青翠、碧绿。远远望去,像一片片巨大的翡翠横亘在半山腰里。风一吹,密密实实的接连晃动开来,又像是一大片绿色海面的潮涌,呈阶梯状沿着山坡自下向上涌动着,直到白色的水泥路边。
那片槐树林里的树干都长得弯弯曲曲、遒劲有力。它们随了慢坡,从山坳深处向路边延伸。直到路边,一大块一大块长短不一的树枝斜着身子向路中央探出。树枝上圆润的树叶对称着均匀分布在叶脉两边。它们伸展开,像缩小了的芭蕉扇,随风摆动;又像列队欢迎的友人,伸出它们热情的双手,向冒雨前来的游客打着招呼。
到了坡顶沿水泥路左拐,不大的慢坡,略微有点滑。走到中间,驻足向下望去,成片的槐树叶组成的绿色海洋甚为壮观。举着伞,挡住丝丝落下的雨滴。眼睛看着那片醉人的绿。忽然间,似乎嗅到,春日里从那片槐树林里散发出槐花的醇香来:浓郁、醇厚、甘甜、美妙。于是,闭上眼睛,静静的回味,品尝……
六
转过槐树林,随着石阶向下踏去,不一会就到了山坳底处的雩泉了。
那是当年苏太守率众祈雨的地方。相传,每逢大旱之年。只要久旱不雨,他便在百姓的诉求下,簇拥着前来祭拜,祈求山神降雨。奇怪的是,每年大旱,常祈常应。山不在高,有神则灵,在这里的灵验,得到了老百姓的推崇,随命名此山为“常山”。刚才,那段东坡文化墙上的画面,就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香炉,紫烟,祭品,百姓,官员……
今天的细雨不大,从上边远远望去,雩泉的山坳处,飘出浓浓的一团团白雾来。那雾在飘落的雨丝之间向上升腾着,一点也没有因为雨打而散乱。只是随着微风,漫过槐树林,向外飘荡。直至围绕着笔直高耸的几颗老梧桐和白杨树打起转来。
那白色的浓雾,绿色的槐叶,黑褐的树干和断续的雨丝交织在一起,如诗如画,仙境一般。真的不忍心前去打扰了。
转过雩泉右拐,沿着两边稀疏翠竹簇拥的小路,穿越尼姑庵旧址,行一里路,便是山里人家的桃树园了。
七
果园前的山坡平坦处,一座土打的茅草屋。屋面上空,灰白色的炊烟袅袅升起,拼命扭曲着和稀疏落下的雨丝相抗争。
住着的一对老夫妻,正在打理着门前的菜园。两架豆角密密实实,丁零当啷的挂着细长饱满的豆角,或绿或紫。那架黄瓜,郁郁葱葱,宽大圆润的叶子下面,挂满了带刺的黄瓜。弯的像勾,直的像棒,头顶都系着黄色的花,娇嫩欲滴,清香四溢。还有扁豆,茄子,大葱……
悠闲但勤快的老人与绿油油的菜园,和背后的茅屋,屋顶的炊烟……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在雨中,朦朦胧胧。
茅屋后面,就是绿油油的桃园。低矮茂盛的树叶子簇成一个个密密实实的树冠。树冠里藏着的桃子,仔细看去,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红绿相间,数都数不清。枝条被果实坠着,向大地低垂。看来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
果园边下的这条水泥路,平静光滑。雨水覆盖,成了淡青色,明亮如镜,把路边的桃树倒映在水光里。
仔细看去,那水光里晃动着的桃子清晰可见。绿色的树叶和粗细不一的黑褐枝干交相辉映。连那茅屋上的炊烟也歪歪扭扭的凑着热闹,海市蜃楼一般,和现实中的情景虚实相对,高低相应。
轻轻踩着路面上的薄水,慢慢踏行,恰似走在那虚拟的世界当中。那世界随着踏破的波纹晃动,破裂,复原……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八
过了果园,转弯下坡而西行,右面是松树林,青翠一片,松香四溢,涛声阵阵。左边是峡谷,榆树,杨树,柏树相杂期间,延伸下去,保护着山谷的峭壁。谷底溪流淙淙,流水碰到凸起便泛着白色浪花,生龙活虎地流向山底的福海。
目送流水随着峡谷西去,相必福海和福海里的鱼、龟、蛙、虾们会欢迎她的到来。愿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随着起伏弯曲的水泥山路右拐,便向山下走去。不多时便回到山前的广场。
文博苑里万佛寺的经声再次传来。经声和悦,悠扬动听。虽听不懂什么内容,可那悦耳的声音却是在净化着我的灵魂。
上车前,再一次向西边的福海望去,那放生的三五成群的人们络绎不绝,继续着她们的慈悲。
常山,不仅是国家四A级旅游胜地,更是诸城人民的生态花园,休闲场所。
也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精神浮躁,生活忙碌的人们节假日的栖息地;达官贵人,富商豪门,灵魂净化的世外桃源。
我赞美这雨中的常山。????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