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门前有一个小小的池塘。小时候记忆里的池塘大约有两米深,呈不太规则的正方形,半亩见方的样子,真正称得上是“半亩方塘”。那时,池塘内种有几行老柳树,雨水充沛的年份里,池塘内常年积水。夏季,蝉儿隐藏在枝叶茂盛的柳树枝头,吟唱高歌,池塘中,鱼戏蛙鸣,悠然自得。常引来一些老人和孩子,在池塘边休憩纳凉。冬寒冰封,孩子们爱在池塘中滑冰嬉戏,清瘦的日子里,倒也寻到了不少的童趣。
虽然村中还有几个不大不小的池塘,但在老人们的眼中,只有我家门前这个池塘具有灵性。每逢大旱之年,村中的老人们就会把对甘霖的祈盼,寄托在这方小小的池塘之中。
还曾清晰地记得,那年盛夏,太阳像一位暴君,驱散了天空中所有的阴云,把满腹的怒火泼洒在大地上。早晨,太阳刚一升起来,就瞪着火辣辣的大眼睛,忿忿地瞅着世间,万道金光,像无数支利箭,直射向大地万物。空气中弥漫着土腥味,热浪一浪掀过一浪,让人感到闷热难耐。风也懒得动,树叶低垂着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人稍微一活动,就会汗流浃背。
最让人心焦的是田里的禾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一点不错,刚齐膝的玉米苗,翻卷着近似枯萎的叶子,叶片由往日的青翠变得灰暗,黯淡无华,毫无生机,底部的叶子已经干死。花生的叶子紧紧地拢在一起,显得更加弱小。甘薯的茎蔓,无精打采地匍匐在地面上,叶子耷拉着……所有的庄稼,就像被奴役的奴隶,在太阳的淫威下,犹如待宰的羔羊,可怜而无助。田间的暑气晃动着,瘴气一般,仿佛要把庄稼和地里的每一滴水份,都榨干似的。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农民们心急如焚,男人的脾气也变得焦躁起来。有的老人把烟锅子敲得叮当作响;有的老人焦虑的坐卧不宁;有些则是急得抓耳挠腮。他们怎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禾苗等死呢?
一些人开始手提肩挑,把水从井里提出来。只是水井的水位不断下降,提水越来越不容易了。他们把水运到田里,然后用水瓢舀些水,浇在禾苗的根部,就像是在安慰禾苗受伤的心灵。一瓢水,只能浇上三四棵禾苗,水浇到地上,只见激起一丝丝尘土,水“噗突突”冒几个水泡,瞬间隐入泥土中不见了。在禾苗的根部,只留下巴掌大的湿土痕迹。农民们被热浪炙烤着,累得腰酸背疼的,他们明知此举作用甚微,却不愿轻易放弃。孩子们见长辈整天阴沉着面孔,都心有所惧,少了往日里的欢笑。
万般无奈,人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求雨上,祈求上天保佑垂怜。
求雨主要是妇女和孩子的事,求雨的时候,孩子们仿佛又捡拾到了快乐的种子。
求雨,要先选择一个吉日、吉时。记得那次求雨,村里十多位中老年妇女们,早早地吃过早饭,还有选好的十多位童男童女,一起前呼后拥,来到我家门前的池塘边。池塘早已干涸见底,龟裂的底部,好像张开的一张张饥渴的嘴巴。求雨的仪式,有村中辈分最高,且德高望重的王奶奶主持。人们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吉时来临。
不知是谁把家中那块老怀表带到现场,交给了赵婶。只见赵婶拿着怀表,仔细地盯着。一会儿,她激动地走到王奶奶的身边,喜形于色地说:“王奶奶,时辰到了!”王奶奶颤巍巍的走到人群前面,满怀期待地大声宣布道:“吉时已到,求雨开始啦!”人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气氛异常凝重,没有一个人敢吱声的。所有的人,在王奶奶的统一指挥下,先焚上几柱香,摆好几种简单的贡品,无非是一些面食,桃子之类。然后,大家开始一字排开,面南背北,跪在地上,双手按地,郑重其事地磕一个头,随后直起背,双手合十,口中默念:“老天爷啊,可怜可怜庄稼人吧!快下场透雨吧!”接着,又连续重复了两次。等行完礼,王奶奶宣布,燃放鞭炮,一阵“噼里啪啦”后,火药的味道,随着硝烟四下弥漫。
按照王奶奶的安排,十多位童男童女,分散在池塘的四周。每个儿童头顶反扣着一个簸箕,蹲在地上。十多位老妇人则排成一列,一手提着少半桶水,一手用瓢舀起一些水,边走边把水浇在所经过的童男童女头顶之上的簸箕上。水瓢和簸箕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她们步履蹒跚,慢慢的把水浇在簸箕上,细细的水柱沥沥而下,水四处飞溅,如雨水从天而降。老妇人们口中不停地念叨着,下雨啦,下雨啦……蹲在簸箕之下的孩子们,看到这情景,都偷偷地笑起来。不过,还是要遵从大人之命,装着哭腔喊道:“我的雨呀,我的雨呀……”另有几位妇女,站在池塘的中间,一手拿着一根小木棒,不断地敲打在另只手中的瓦罐瓦盆的底部,发出“咚咚嗡嗡”的声响,大概是在模仿天上的雷公在施放雷电时的声音吧。浇水的妇女们循着池塘四周,不停地转了几个来回,桶里的水也浇完了,孩子们才取下头顶的簸箕,欢呼雀跃地追着闹着。求雨正式结束,大人们一副虔诚的模样,期盼着甘霖早一刻降临。而孩子们,则是因寻得了别样的游戏,而喜不自禁。因为,毕竟六月大旱不是常有的现象。
说来也巧,求雨结束的当天夜里,大雨竟然如期而至。农民满脸的愁容烟消云散,生活仿佛一下子重回正轨。当然,也有接连几天求雨无果的情况,农民们心里只好默默安慰自己说,再等等,会下雨的。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靠天吃饭的时代,已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我家门前的池塘再也没有上演过求雨的故事,求雨早已成为绝唱,被人们永久封存在记忆的宝匣里。
当年求雨,说它迷信也好,愚昧也罢,我却从中感受到,当年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丰收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祈盼之情。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