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古城,位于吉首市区万溶江河畔,四面环山,吞流衔水,云遮雾绕,苍翠欲滴,清秀灵动,优美典雅。
如果说,湘西是一幅绚丽多彩、美妙绝伦的画图,那么乾州古城就是一颗镶嵌在画图上晶莹剔透、奇光异彩的明珠。
这里,雄伟壮观的城门,纵横交错的衢巷,古色古香的宅屋,深邃厚重的庙宇,飞檐翘脊的亭阁,精彩纷呈的堂戏,琳琅满目的商品。
走进去,一股古朴、淳厚和浓郁的民俗之风扑面而来,令人心醉神迷,恍若步入一个悠远、神奇和迷人的童话故事里。
走进北城门,折往右走,沿着石板路,来到胡家塘。
出乎意料,在店铺林立、人声鼎沸的古城中,这里别具一格,竟是另一番天地。
这里没有喧嚣和嘈杂,也不见商品和交易,更无五彩缤纷和灯红酒绿,呈现在眼前的是,小桥、流水和人家,尤显恬静、安宁和淡定,独领精致、灵性和秀美,既有江南水乡的风韵,又有皇家园林的气度。
放眼望去,只见明清风格的房屋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青石铺就的大道小径蜿蜒曲折,光亮整洁;造型别致的盆景植物枝繁叶茂,争奇斗艳。
古式与新派,立体与线条,素净与艳丽,庄重与随意,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自然、和谐,令人心动的画图。
在房屋和行道的合围中,是一片偌大的水面,一条小径,连着一座小拱桥,从中穿过,将水面分隔成一大一小两口池塘。
那小径,以及镶嵌在小径上一块接着一块的青石板,在阳光的斜照下,一尘不染,湛蓝发亮。
那小桥,小巧玲珑,造型别致,仿若一件拴在项链上的小饰物,恰到好处地点缀着那条小径以及小径四周的景色,令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
听人说,这桥叫“清风桥”,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清正之风形象和品格的桥。
桥名不管是建造者所起,还是后来人冠之,我想其意定是提醒和企盼所有从桥上走过的人,尤其是那些为官当政者,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像这桥一样,端端正正,稳稳当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讲付出,不求索取吧。
右边的小池塘,呈马蹄形,小径从中分岔,延伸接近塘中心,牵一口深井,托一株杨柳,载几盆花花草草,自然随意,独具一景。
有几个游客走过去,兴致勃勃,喜笑颜开,在上面嬉戏、合影。
小塘里,浮着几团深绿色的植物,我不认识这植物,请教同行的省作协副主席王跃文。他告诉我,这是“睡莲”。
睡莲就是这样子?我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看婚礼上的新娘子一样,瞪大一双眼睛,痴痴地望着它。
那睡莲其貌不扬,很不起眼,但有个性,讲团结,生命力极强,东一堆、西一堆地抱着一团,顽强地支撑着身躯浮出水面,顾自吸吮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照耀,尽其所能开出几朵或红或紫令人喜也惹人爱的小莲花来。
那一泓清澈的池水,平展如镜,淡定、从容而大气,羞涩、妩媚且温柔,在擎托、呵护美丽娇小睡莲的同时,将头顶上蓝天、白云、黛瓦、褐壁、绿树、红花尽揽怀中,将其倒影映射给来往游客,吸引着他们止步凝望,不舍离去。
相对小池塘而言,左边的大池塘可就壮观、气派多了!
满池的水芙蓉,一张张绿盈盈、水灵灵蒲扇大的荷叶在阳光下手舞足蹈,笑逐颜开。它们一个挨一个,一叶叠一叶,相拥相依,亲密无间,层层叠叠,密密匝匝,毫不顾及身下水池的感受,把个水池遮掩得严严实实、不见真身。
在荷叶的衬护下,一支支碗口大,水灵灵、红艳艳的荷花,依助于粗的、细的、长的、短的荷梗的力量,拼命地探出头来,兴奋地、忘情地向路人展示自身的艳丽与绰约,似乎在骄傲地告诉每一位来者,它们是世界上最美、最棒、最具魅力和生命力的荷花!
两塘莲荷,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纯真、圣洁和美丽却是共同的。如果说,小池塘的睡莲是小巧玲珑的小家碧玉的话,那么大池塘的水芙蓉就是国色天香的大家闺秀了。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打胡家塘有记载之日起,这池里的莲荷就在了,它们伴随着古城,伴随着与古城同呼吸、共命运的吉首人,乃至湘西人,经风雨,见世面,开了谢,谢了开,且越开越盛,越开越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不息,永不败落。
而莲荷的旺盛和不竭,又孕育、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湘西儿女,影响、激励着他们心怀大志,豪情万丈,离开古城,走出大山,干出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土生土长的杨岳斌,官至陕甘总督、太子太保,光绪十年,法国侵犯福建沿海,他毅然领诏,招募兵勇,指挥操练,率部奔赴前线,横渡台湾海峡,奋勇杀敌,攻占台湾重镇基隆,后又与刘铭传协同作战,大败法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沪尾大捷”。
喝万溶江水长大的罗荣光,任清朝天津总兵,镇守大沽口炮台24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67岁高龄的他,身先士卒,喊出“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的悲壮誓言,率领三千兵勇,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直至弹尽粮竭,壮烈牺牲。
在杭州湾领空保卫战中,乾州人石邦藩驾驶飞机,迎战日本空军,敌众我寡,座机中弹68发,左臂血流如注,但他毫不畏惧,穷追猛打,击毁敌机3架,首创中国空军击落日机的辉煌记录,因伤势严重,被锯掉左臂,誉为“断臂飞将军”。
…………
英雄辈出,数不胜数!
这时,我突然想起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一句名言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眼前这满池盛开的莲荷,不正是湘西人民品性和精神的象征和表达吗?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