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馕”这个字,起初我只知道它的本意应解释为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之意,但殊不知,它还含有食物名称一说。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多数的内地人也无可知晓。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馕”这个字也不大会作为彼此交谈和书写去引用,它更多的是已经融入了生僻字范围,让大家觉得怪多陌生。
然而,当我这些年脚步多重踏向了新疆旅行以来,“馕”在我脑子里已从先前的陌生既而转向了熟悉。这种熟悉,并不仅仅是作为字面来讲,而是从这字义延伸,我又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一种作为食物本身的熟悉味道。这种味道,轻轻闻来是特别的香醇,以至于那诱人深入的外表,让我无不对此产生爱意。
作为新疆本地的人,对馕这种食物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对于维吾尔族人民而言,馕已经成为了他们每日生活中最离不开的食物之一。不论是当地的婚丧嫁娶,还是举办各种庆宴活动,馕都将当作上等食物去一一款待宾客。
据记载,馕在新疆已经拥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其最初是从波斯传入了新疆境内,原先的维吾尔族人民把“馕”称之为“艾买克”,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进入,才改称之为了“馕”。2000年来,馕这种独特的面食在经历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现已成为了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食物,从而也逐步形成了一种民族的主食文化。
在新疆,馕这种以小麦粉配以酵母,烹调油等为主料在馕坑里精心烤制而成的面食一直以来就成为了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如果说在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日子里,缺少了馕美食入口,那么他们的生活从此也将缺少了原汁原味色彩,其生活也将不能称之为生活了。
记得我第一次去新疆,行走在乌鲁木齐的巴扎上,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充满独特气息的香味,那种感觉,确实让我从未享受过。其实我心里已经知晓,那是馕所散发出来的香气,然而我却难能用千变万化的语言去概括那突如其来的味道。想着满巴扎上飘散着的美味,内心只此当痛感欣慰罢了。
相对于我在内地所品尝过的美味佳肴,馕让我尝到了一种说不出语言的口感。面对刚从馕炕里烤出的热乎乎的馕,当我轻轻嚼一口,那种醇正,香脆而又酥软可口的感觉实在别无它求。在新疆,不论我们行走于任何城市,任何街道,总能闻见馕的香。在新疆,馕已经成为了美食的标签,并且这样的标签具有永久性。闲逛巴扎,维吾尔族人民所经营着的大大小小穆斯林饭馆里,那抓饭,烤肉,砖茶的香已经相互融为了一起,这些无不构成了一道完美的民族盛宴。
然而,只要有维吾尔族人民经营的穆斯林饭馆地方,必然少不了馕面食存活。维吾尔族人民是热情,乐观的群体,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总会拥有大小不一的馕坑。无论何时,从馕坑里烤制出来的馕,那浓浓的香味渐渐弥漫了空气。当我们感觉饥饿时,品尝着刚烤制出的热乎乎馕与着砖茶一起摄入嘴里,这种滋味,实为人生中一大美事。
那些从内地去往新疆旅行的人,当临走之时,往往都会买些馕带回。一是为了便于长时间坐车返程充饥之用,二是在于馕所包含着的正宗民族味。它不像维吾尔族人民经常吃的葡萄干,核桃,巴旦木,大枣等在别处都随处可见。馕这种面食,它只能伴随在维吾尔族人所赋予的感情和工艺里,别的地方无处可见。所以,不论是从西域旅行而归的人,还是西域本地居民去往内地探亲的人,以馕之礼去馈赠内地的亲友,无不具有独特的意义。
对我而言,新疆的各色美食,馕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食中佳品。随着这种面食的工艺发展,维吾尔族人民已经把馕制作的花样百出,别有风味。那街道边上维吾尔族大哥现做现卖着的馕,除了我们大家常见到的芝麻馕外,更添加形成了葡萄干馕,核桃馕,马奶子馕等,而且除了馕表面形状的千奇百怪外,其口味的醇正,让人念念不忘。随着我后来的慢慢了解才发现,馕这种面食,当从馕坑里烤制出来待散去了热量,逐渐的会变得越而坚硬,而且又那么的容易耐久保存,少说十天半个月也不容易变质。所以眼见那些下地干活的维吾尔族人民,或者见那些匆匆来往出差的维吾尔族商旅们,他们常常都会在外出途中所携带的背包里装上着几块馕饼,以备不便时充饥食用。
此刻,我的脑海里又清楚的可以感受到,那维吾尔族人民居住着的宽敞庭院里,一场家族举办的麦西来甫舞蹈活动又将开始了。庭院前方,一张张桌子,一块块红色花边地毯已经摆放铺设就位。桌子上,那盛放在碗盘里的各色瓜果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家族中,八爷,老汉,羊缸子们齐上坐,中间场地上,巴郎子古丽正伴随在塞乃姆的乐曲声中翩跹起舞着。等到了各种馕饼现于桌上,嗬,在坐的男女老少何不其乐融融。八爷一边嚼着馕,一边充满激情的弹着热瓦甫,脸上不得不洋溢着灿烂笑容。场地中间,巴郎子古丽们伴随在馕所散发出的香味中,顷刻间的欢声歌舞更是那么的陶醉尽兴了。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殷实和睦的家族画面啊!
自从我最初接触品尝到了馕开始,这往后的日子里,总会让我回想起馕的味道。最近这么两年,我在上海工作中,时常会在都市的街角里看见几个维吾尔族人民围着一个馕坑现场边制作着馕边叫卖的情景,心中又仿佛置身在了新疆的步旅中。
对我而言,馕的味道已不再简简单单代表其食物本身所散发出的香味了,而更多的是已经代表了一种民族味,一种融入了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的生活之味,一种千百年来缭绕回旋在那西域土地上与那里的空气,山川,草原,河流以及民族文化色彩相融合之味,彼此难以分离。
联想那西域广袤无垠的沙漠里,唐朝的丝路商旅们正在艰难的前行着,他们或许已经在这茫茫沙漠里行走了多日,疲劳与饥饿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前行的精力。面对这一望无际死亡之海,他们身上幸好还携带着些干粮,当他们各自打开了跨在右肩的包袱时,从里面随即掏出了一块硬邦邦而又喷香的芝麻馕饼尽情食用。此刻,商旅者们的内心无不觉得,平生再也没有像这样深感到幸福了。
等到他们用完了馕继续前行,后方的沙漠里,除了他们所留下的脚印,馕所散发出的香依然还在,而日后不论随风飘向了哪里,最终的馕香都融入进了那一方西域厚土,融入进了每一个跋涉商旅者的心中,成为了一种无法忘却的情感记忆!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