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中作文 初中作文 小学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体裁作文 高中素材 初中素材 名人名言 好词好句 励志名言 名言警句

赵构是好皇帝吗?

时间: 2016-03-04 16:20; 作者: 高中作文网  电脑版浏览
 靖康之变后,赵构继承大统,建立南宋。然而赵构的皇位是从金人册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手中接过来的,并且徽钦二帝尚在,因此赵构在南宋军民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一个代理皇帝而已。而金人在得知张邦昌把皇位拱手让给赵构后,再一次大举南下进犯。所以赵构登基之后实际上一直没有踏实下来,面对金兵的穷追猛打和军民的怀疑,赵构称帝后发生了那些事儿呢?

  李纲上台

  康王赵构终于继承大统,是为宋高宗,也就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他上台之后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如何稳定局面,因此必须得请一个能压住台的人来做宰相。于是,在东京保卫战中打退过金兵的李纲,就被赵构请了出来。

  李纲是忠心为国的一介书生,把他请出来做宰相,赵构身边的一些奸小之徒就坐不住了。于是,有一个大臣就给赵构上疏,据说一连上了五次疏。这个大臣上疏也是太急于表白了,太急于把李纲挤出去了,结果他的上疏不择语言,不择手段,跟赵构居然这么说,“张邦昌素为金人所喜,宜封为相”——张邦昌是金国喜欢的人,你得让他当宰相;而“李纲素为金人所恶”——李纲是金国讨厌的人,千万不能用他做宰相。

  他这么一说,赵构就不高兴了。赵构说,我当皇帝恐怕也是金人所恶吧,那金人更喜欢张邦昌做皇帝。照你这种观点,我当皇帝是不是也不应该啊?这样就吓得这个大臣不敢说话了。这个时候,赵构就把李纲迎进了朝廷,让李纲做宰相。李纲见了赵构也是放声痛哭,然后赵构说,你跟我说说咱们怎么做。

  李纲就给赵构提了十条意见,这十条意见说穿了就是两个核心思想。第一个核心思想是杀掉张邦昌,不杀他不足以振奋天下士气;第二是练兵北伐,迎回徽钦二帝。

  赵构满心欢喜的把李纲盼回来,盼回来的目的是让你帮我压台,让大臣也好,百姓也好,士兵也好,都听我的,拿我当皇帝。结果你给我提了十条意见,十条意见的核心就是让我出兵,把我爸和我哥接回来。

  按任何正常人的心理来分析,赵构这个时候的心情一定是跌落到了极点,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我怎么把这么个人给弄了进来。

  李纲这个人很是忠直,可直到了底就有点迂,他说你跟我意见不同,咱就不行,你必须得跟我意见一致。我就一门心思要打败金军,迎回二圣,谁反对我都不行。

  李纲就没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你干这干那是需要钱的,是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当时河山残破,生灵涂炭,怎么收拾人心,怎么稳定残局,这其实是排在第一步的。另外,就是李纲这个人党同伐异,把不同意见的大臣打击得很厉害。这样一来,李纲以这种决绝的态度来处事,大臣们的反对声就非常激烈。所以李纲做了七十七天宰相就被罢相了。

  宗泽抗金

  赵构立脚未稳,返回北国的金人就得知自己册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把皇位拱手让给了赵氏皇族,并且建立起了南宋政权。因此,金军再一次大举南下进犯。

  一看金军南下,赵构的反应就是我要跑。皇帝不能叫“跑”,要叫“巡幸”。当年金军南下,我爸爸徽宗不就是巡幸东南嘛。所以,我要沿着父亲给我指明的道路,也要巡幸东南。他想去扬州,毕竟江南地区没有遭到兵火,相对来讲比较富庶。

  金军攻破汴梁城之后,并没有在此地驻军。说起来还是张邦昌的功劳。金国军队撤军的时候问张邦昌,说要不要给你留一点人,帮你看台子镇场子?张邦昌表示不允许,我们大楚有能力保卫自己。所以金军就撤走了。这样一来,中原地区实际上还是在宋朝的手里。

  这个时候,高宗皇帝逃到了扬州,而宋朝的军民就以宗泽为核心抵抗金军,于是宋高宗就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负责防守汴梁。

  宗泽做了东京留守之后,他就呕心沥血,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并且给皇帝上疏,说:“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于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意思是我对现在朝廷政策有我的看法,金国人一来,这帮大臣们整天就是嚷嚷议和,从来没有见朝廷派一兵一卒去跟金国人决战,所以造成二圣蒙尘,徽钦二帝被俘。所以现在我建议我们必须要坚决抵抗,我愿意带头,我愿意亲自冒着弓箭石头身先士卒,我愿意捐躯报国。

  但是老问题又来了,你愿意“躬冒矢石”去报国恩,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啊?即使你下边的所有人都愿意。打仗是要军费的,钱从哪儿来呢?

  所以,宋高宗看到宗泽的上疏,“爱卿忠心可嘉”——我欣赏你的忠心,就没下文了。而且只要是一看到“二圣”这种字眼,宋高宗心里难免咯噔一下,又提“二圣”,又提“二圣未还”,又提这种事。所以你愿意去,那你去守在汴梁,你就做第一道防线,替我挡一挡吧。

  出师未捷身先死

  宋高宗始终不肯相信宗泽。因为宗泽用的人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他害怕又出现王云被殴打致死的情况。宋高宗就是在宗泽的辖地看到了刑部尚书王云被老百姓活活打死。所以,至少在宋高宗看来,宗泽这个人应该说有点目无法纪,就是只想着怎么跟金国打仗,不会听朝廷的调遣。

  而且宗泽的做法就是把群众,老百姓发动起来。其实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之所以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队不是用来对外而用来对内的,是用来防“寇”的,“寇”一般指农民起义。现在可倒好,我的军队主要是防寇的,但你把“寇”组织起来,这个太可怕了。所以,宋高宗一直不理宗泽。

  宋高宗身边的大臣们也跟宋高宗讲,说宗泽他一介书生,原来就是磁州一个知州,您现在委任他做东京汴梁的留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拥兵百万——这百万咱不知道是实数还是虚数,你就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会选择吗?

  这句话一说,就戳到宋高宗的心尖上了。因为宋朝名将们的悲剧都是从宋朝皇帝的这个心结扩展出来的,就是宋朝最担心武将不忠。因为前朝这种事太多了,所以宋朝千方百计把兵权集中在朝廷手里,集中在皇帝手里。但是现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国家有难,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然后宗泽招募军队,抵抗金人。他招募的军队效忠于他,听命于他。在这种情况,恐怕宋高宗的心里就是在打鼓。

  万一宗泽反了怎么办,他要在中原割据怎么办?就算他不反,宗泽一心想的是要迎回二圣。他让我干的事是要把我爸爸和我哥哥迎回来,我能重用这种人吗?所以,宋高宗对宗泽的态度日趋冷淡。

  宗泽一急一愁就发了重病,因为老将军那时候已经是六十多岁了。发了重病之后,他感觉到自己来日无多,所以这个时候,众将就来问候宗泽。宗泽强打起精神跟众将们说了这么几句话。

  他说:“我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如能歼敌,则我死亦无恨。”

  宗泽到死念念不忘,“我以二帝蒙尘”,因为徽钦二帝蒙尘,所以我愤愤不平,我才有这样的下场。我希望你们能够奋勇杀敌,我死而无恨。众将听到这一点之后非常感动,痛哭流涕,就表示“敢不尽力”,我一定完成您的遗愿,我们来对付金人。

 但是宗泽临终的时候念念不忘的是“二帝蒙尘”,所以众将退下之后宗泽再无言语,反复吟诵杜甫的两句诗,就是写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后这位大英雄三呼“过河”而亡。他的意思是渡过黄河打败金兵,迎回二圣。这个事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后人在评价这个事儿的时候,把宋高宗的所作所为跟宗泽的所作所为就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

  宋高宗这个时候不接受宗泽的建议,他的心结就在于他父亲和他哥哥的问题上;在于他的法统;在于他的出身;在于从小他们母子唯唯诺诺甚至可以讲寄人篱下的那种感受,从小看惯了他母亲不受宠,他自己遭到父皇、兄皇那种冷遇——一到危难时期你们想起我了,完事就没有我事。所以这个时候宋高宗的心理跟当年出使金营,豪气干云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仅仅过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而且这个时候的宋高宗可能也尝到了做皇帝的快乐,尝到了皇权的好处,他更不想把皇位交出去。

  所以,宗泽含恨而终。

  开宋朝之“恶例”

  宗泽一死,他所苦心经营的河北地区就全部灰飞烟灭了,比如王彦耻于在杜充帐下听命,就撤到了南方,包括岳飞也撤到南方。后来中原大好形势就全都崩溃了。

  所以宋高宗迁到扬州之后,金军步步紧逼跟着就来了。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事儿,当时有一个叫陈东的太学生,就上疏宋高宗,说你要以宗庙社稷、黎民百姓、二圣未还为念,你不能跑。除了陈东,还有一个叫欧阳澈的百姓也给高宗上了疏。

  从这点可以看出来,宋朝的政治环境应该说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太祖皇帝当年有遗训:“宋朝不杀士大夫,不杀上疏言事者”。给皇帝写奏折“上疏言事”,对国家的战守大计,朝廷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是没有死罪的。

  太学生是没品级的,老百姓都可以给皇帝上疏。他们给皇帝上疏的内容就是让皇帝不要跑。不要离开南京,要死守在这个地方。但是当时皇帝去心已定,已经准备去扬州了,这两个人的上疏就把皇帝给惹怒了。

  皇帝怒了。皇帝身边的那些奸臣们、主和派们就跟皇帝讲,说随随便便一个读书人,随随便便一个老百姓都能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任意品头论足,任意指摘,此风不可长。

  皇帝沉吟半晌,太祖皇帝遗训“不杀士大夫”,他们俩只不过就是写信,给我上疏,不让我跑。要杀他们,这事能不能做?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此例一开,平民百姓随随便便一个读书人都可以给朝廷上疏,对大政方针构成指摘,死于百姓拳脚棍棒下的王云的惨状又在宋高宗眼前浮现了。因此,宋高宗下令,杀这两个人。
返回栏目
  • 上一篇:明宪宗和万贵妃:徐娘半老何以情迷宪宗,只因风韵犹存?
  • 下一篇:看不透的隋文帝杨坚,杨坚是兰陵王的儿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