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后的领悟
“课前慎思”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长在思考之树上的丁香花;
“课中笃行”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盛开在课堂沃土上的太阳花;
“课后明辨”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窗前月光下的夜来香;
“名家点评”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捧在手上的紫罗兰!
喜欢读华应龙老师的书,因为他的书总是那么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教育的智慧!假期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又一力作——《我不只是数学》。与《我就是数学》不同,这本书仅围绕11个具体的课例,从“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反思”“名家点评”四个方面再塑华应龙老师精彩的教学轨迹,为我们的教学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地读,生怕漏掉每一个智慧的锦囊。每每细细读完一个课例,合上书,宁静的夜,伴着满天的繁星,我的思绪总会兴奋地在书中游逛一阵,在有趣的实录、启迪的反思、精彩的点评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这也就是所谓的采撷收获吧!下面我将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什么呢?
华应龙老师之前说:“我就是数学”,毫无疑问,那是每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备的素质,能将自己与所教的学科融为一体,既用所教的学科修身,也用所教的学科育人,还用所教的学科立命,自己为自己所教的学科代言。然,华应龙老师并没有满足现状、就此止步,随着阅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他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不只是数学”。他认为,对学生来说,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完整的人,接受全人的教育。在当今“大教学观”的引领下,每一位老师除了教好本学科的课程外,还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文化,通过哲学故事教给学生人生的规则和启迪学生
成长的智慧等等课本之外的,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东西。
教海无涯,普通的教师教知识,优秀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真正的大师正是将“大教学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书中的第3个课例《当阳光亲吻乌云——以连乘解决问题》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那么,这节课是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的生命的呢?我们都知道品读、欣赏一个作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很重要。而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前夕,应邀去四川省什邡市讲学。到达什邡市,看到宽阔的公路、崭新的民房、绿油油的庄稼、靓丽的学校和地震遗址公园中倾斜的楼房、扭曲的管道、废墟中的书包,华老师在教学的最后做了这样的设计:
首先,华老师取出五种颜色的纸,每种颜色一沓。拿起一张,对折再对折,问学生“平均分成几块?”“每块纸折一只千纸鹤,这么多纸能折多少只这样的千纸鹤?”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学生理解了4×50×5=1000(只)这个连乘算式的含义。
接下来,华老师问:“折出的千纸鹤准备送给谁?”其中一个学生说:“想送给玉树的小朋友”,华老师与学生分享了一篇“克雷斯承若传递爱心”的文章,引出一个连乘的式子“一个人的爱心×你×我×他×……=美好的人间”,又结合自己到汶川的感受引出另一个连乘的式子“一个人的爱心×13亿×365=爱的海洋”,还说:“有了爱的海洋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
华老师带领可爱的学生借助解决千纸鹤问题,既对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了深化与巩固,也为生发出爱心做了物质上的铺垫,此题、此景、此情让我看到了“数学”那鲜活的生命,领悟到“大教学观”带给学生的收获何止课本那一点点!
二、怎样做数学老师呢?
数学老师在学生眼中通常是不苟言笑、严厉不易亲近的,通过读华老师的书,我深深感受到华老师课堂上的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给学生带去的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把能为学生构建华老师那样的数学课堂作为努力的目标!“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我接下来在教学中要做好两点:
把学生的“错”作为珍惜的教学资源。我平时上课时,生怕学生不按照自己的预设走,总是课前备课时就把课堂上40分钟的路扫得干干净净,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平平静静的学,没有涟漪,无趣的很。偶尔学生出错,我也会急于纠错,但学生是聪明的,懂事的,觉得没能理解老师的意思,惹老师不高兴了,便在没把握的情况下,不再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书中的课例虽然不多,但我还是读懂了华老师一直秉持的“容错——融错——荣错”观,意识到课堂是因为巧妙化错而精彩的,智慧的课堂最大亮点就是处理好学生的“错”,在“容错”的前提下,将学生的“错误”融于教学全过程,最终又以“错误”为荣。
把课前思考、课后反思作为备课的关键。华老师的“课前慎思”和“课后明辨”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不同的课思考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也正因为这样,华老师的每节课都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我经常对学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我自己发现在备课时从没有像华老师那样去思考、去提问,也就没有解决教学中相应的问题,表面上的没问题实际上就像平静还会下的暗流,异常可怕。所以,课前、课中、课后“会提出恰当的问题”应是每一个老师的必修课。
看华老师的课前慎思和课后明辨,我们经常会看到他这样写道“我突然悟到”“我幡然醒悟”……这是长期思索后的领悟,是痛苦思索后的享受。只有彻底投入,才能进入佳境,出神入化。我想说,看这本书,我很享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盛开的花!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乘着“书”的方舟,越行越远,畅游教海!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