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我童年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80后的我生活在郑州的农村,儿时的我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听故事是我获得知识、了解世界的最重要方式。
记得在煤油灯下,奶奶给我讲“怪力乱神”的故事,我半信半疑的听的着了迷:既想听下去,又怕“鬼”在深夜里来拜访我;甚至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故事中的情景。后来,广播代替了奶奶给我讲:单田芳的《三国演义》等评书是我午餐后的甜点,听完之后才愿意去上学;郑渊洁的童话《舒克和贝塔》更是我的摇篮曲;鞠萍姐姐讲的故事惟妙惟肖……我在民间、童话、寓言等故事欢快地畅游,想象着自己是其中的某个角色,生活因此满载无限的乐趣。至今,这些珍贵的回忆常常让我嘴角上扬,心情荡漾。听故事带给我的也成长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在课堂上也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
上课铃声一落,我便拿起麦克先整好课堂纪律,这是因为一、二年级孩子年龄较小的缘故。“今天,王老师要给大家讲讲阿凡提的故事,想听吗?”虽然知道他们早已盼望这个时刻的到来,但我总是模仿单田芳大师——卖个关子。他们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于是教室此刻也会变得异常的安静。接下来的时光里,我使尽浑身解数,用各种强调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年级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一年级的孩子们会因我音调的不同、人物形象的各异等发出赞叹或者想手舞足蹈的活动活动。二年级的孩子责更多的关注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内容的浅显。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能静静的、专注的听故事,还会向我发问:“老师,阿凡提为什么这么聪明呀?他多大了?我好喜欢阿凡提……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努力将答案跟读书扯在一起,希望他们在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同时能更喜欢阅读。
之后,我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者讲讲自己听过的故事。真的希望他们能因为听听故事,讲讲见闻使自己获得成长。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