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上讲,我们不能先借助材料传递给学生一个模糊的哲学原理(大致相当于作文的“立意”),然后让学生从这个一般性原理出发,经过演绎思维,在生活中找出例子,来阐明或验证原理的正确性;而是应该从生活中寻找富有典型性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归纳式的思维方式,从生动真实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从材料的选用上讲,首先要真实可靠,符合生活逻辑,不能脱离生活真实而生编硬造;其次要设置具体的情境,能够触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再次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让学生易于从中发现有认知价值和规律性的东西。
从设题方式上讲,要体现选择性,尊重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写作的指向要明确,要求要具体;对写作程序要求应清晰条理,任务指令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要在原有的新材料作文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革,使之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易于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加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所指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与2015年新课标卷的作文形式不同的,它应该更情境化,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我认为下面的两个例子都是我们今后研究设计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很好参照。
→英国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两份材料: 一篇是文字材料,题为《是音乐,但伤听力》;另一篇是一组关于立体声、盒式录音机、电池、印刷电路板以及有关各种名牌、型号耳机的鉴定等图文说明书。读后要求从下面四个问题中选答问题。
1.约翰史密斯想要一个“walkman”电子玩具(“walkman”就是国内曾一度流行的“随身听”),他请祖母给他买。但是,祖母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此约翰史密斯必须给祖母写封信,向她正确地解说什么是“walkman”,它如何工作以及买哪一种好,请使用上面提供的两组材料去写信( 此题必做) 。
2a.你想周末在一家电子商场干活儿,老板要会见你,你必须知道有关“walkman”的情况,老板才相信你适合干这项工作。当顾客选购“walkman”时,他们应该知道哪些有用的信息。
2b.假如你家需要3件技术产品,你选择哪几种?为什么?
2c.想想你最喜欢买到什么(也许是设备服装或玩具)。给你的朋友或亲属写信,详细说明它们是什么,在哪里能买到以及你买它的原因。
→德国的一组以“一次自行车障碍赛”为内容的作文题型设计
1.考虑以下问题:
①参加比赛者的范围、年龄和对所用自行车的要求应该是什么?②整个赛程包括哪些障碍物?障碍物的衔接顺序,通过障碍物的要求是什么?怎样确定优胜者?
2.填写下列公告的空白:
自行车障碍赛公告
时间:1976年6月25日下午3:30开始。
地点:火车站街184—192号居住区大院。
参加条件:
赛程说明:
比赛优胜者确定办法:
奖品:
比赛筹备组:1年级甲班学生K•朱夏尔、M•克劳斯、F•克莉斯塔、L•加毕。
3.给年轻人的家庭、退休了的老夫妇、面包店老板各写一封信,写信时考虑以下问题:
①年轻的父母、老年人、商人喜欢孩子们怎样对他们说话?②年轻的父母有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老年人习惯了清静,面包店不在比赛场附近,老板对噪声并不介意。针对不同的情况、思想,信里该写哪些内容?怎样写才能促使他们赞成你们的比赛活动?③用哪些
词语来作自我介绍,怎样写结尾的寒暄话和祝颂语。
4.下面是两份书信的草稿,分析一下这样写有什么毛病,考虑应该怎样写才好。
5.根据克莉斯塔的录音和加毕的笔记,思考以下问题:
①比赛的时间、地点、参加者和目的是什么?②比赛的
环境怎样?③比赛的过程、优胜者的比赛情况怎样?④对比赛的评价怎样?
6.写一篇通讯报道宣传这次比赛,题目自拟。
尽管“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还处于一个初级形态,在科学性、系统性上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可是2016年高考命题继续沿用这种题型的几率非常大,甚至一些独立命题的省份也会有所仿效,因此,各地考生都应对这种新的命题形式作深入研究。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大家都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了较系统的认知,但对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可能还没有太多的写作体验,所以,在这段高考冲刺复习中,应聚焦两者的差异,把握其本质的不同,研制出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由于在命题中增加了任务指令,对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材料”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所选用材料情境的设计应具体真实,必须易于设置任务,故这些材料一般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材料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思辨价值,意旨应是丰富多元的,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开阔的思维空间,便于调动不同知识背景和生活阅历的学生的人生体验,展示不同的写作个性;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纵深和层次,已达成高度共识的扁平化的材料,难以衡量出学生个体之间思维能力的差异。但这种开放度又不是无限止的,如果命题中所提供的材料中心过多,彼此间又不相关联,这也会降低写作考查的效度。
2.材料选用注重时代性。所谓时代性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指材料所陈述的事件和话题应是当下发生或受到广泛关注的,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材料,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最具认识和思考价值;二是指材料的题旨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主流价值观相契合,材料主体内容可以是历史典故、
名人逸事,也可以图画表格、寓言故事,但其核心观点应能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对思考现实问题有所启发。
3.材料的表述准确凝练而易于理解。由于材料是学生确定作文立意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在表述时语言过于随意,概念使用不严密,意思模糊不清,就会因毫厘之差而导致千里之谬。另一种表现是,有的材料在表述时语言艰涩难懂,过多的专业性术语或文言词汇,造成审题障碍,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这就违背了作文考查的原则,在考查写作能力的同时,又叠加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上述特点虽说也适用于新材料作文,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时更应注意。真正能体现张开老师所讲的任务驱动性作文特点的环节还应该是任务指令的设计。
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特点、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作文命题和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阐述,我觉得任务指令的设计应突出四个特征,即:要求具体,指令明确,多元选择,关注“自我”。
首先要有将任务的细节交代清楚。两套课标卷题目中“对以上事情”和“这三人中”是思考的范围及对象,而“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则是写信的对象,这些信息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思考材料的切入点和范围,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其次,任务指向要明确。课标卷1的“写一封信”是对文体的界定,明确要求写
应用文,但这还不够,同时又要求表明“态度”“看法”,说明书信应以议论为主。课标卷2的“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也是对文体特征的一种隐性要求,要阐明观点就必须选择议论文体。其三是要有可选择性。课标卷1“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体现在书信阅读对象的选择上,课标卷2“这三人中”则体现在观察思考对象的选择上。其四是应拉近材料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你认为”“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等信息都是在强调表达自我的思考,要求我手写我心。
通过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是颠覆性的,只是在原有的新材料基础上对某些方面的要求作了进一步强调,是对原有形式的一种优化。原来题目的过度开放,降低了作文考查的区分度,让学生无所适从;现在适当加以限制,明确写作指向,更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原来学生在作文中习惯说空话、套话,常出现宿构套作现象;现在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感受,改变了众口一腔、千人一面的状况。当我们了解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改革意愿之后,在复习备考时,就无须忙乱恐慌,只要在原有复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下,适度微调,就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