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家护理院为了激励子女经常去看望父母,推出了“奖孝金”制度。该制度推出后,许多子女前去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
子女看望父母的次数多了,这本该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这确是起源于护理院推出的“奖孝金”制度,我们应该是忧还是喜呢?
在我看来,所谓的“奖孝金”制度并不值得提倡,不适合在社会上大范围地推广。这一制度规定了子女在两个月内探望父母及长辈的次数超过三十次即可领取两百元的现金抵用券,虽然这项制度实行以后,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明显增加,但谁又能说他们是真心地想要孝敬父母、陪伴父母,而不是为了区区两百元的现金抵用券才来看望老人的呢?如果子女并非真心诚意地来到护理院,待在护理院也仅仅只是低头玩玩手机、抢红包,忽视了父母的感受,我想,这可能会比子女不来更伤老人们的心。
古人言:“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名族传承了千百年的优秀品德,我们从小就听着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一遍遍诵读着与孝有关的诗词歌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给娱乐我们欣赏这个世界的机会。在我们牙牙学语时,陪伴在身边的是父母,;在我们蹒跚学步时,守护在我们身边的还是父母。他们正如参天大树,努力地覆盖出一片绿荫,为小草般的我们遮风挡雨。连乌鸦都知道要反哺,更何况自诩为万物之尊的人类呢?由此看来,当父母年老时,作为子女,理应赡养父母,陪伴父母,这既是我们的道德义务,也是我们应尽的法律义务。
“奖孝金”的推出,使孝不再是出于人们的本心,沾染了铜臭的“孝”变了味。我们是否应该仔细想想,这功利化的孝缘何而来?或许是由于社会的超速发展致使人们心境浮躁,丢失了本真的自我;或许是因为子女和父母之间缺少沟通,产生了代沟,这代沟就好似一堵无形的玻璃墙隔开了父母子女。
无论是什么导致了“奖孝金”,对社会而言,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尽孝的重要性,莫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