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让读者和上下古今的伟大的智慧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把书读好,需要搞明白三个问题。
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的入口处,是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的心态:一是为功名读书,即实用性读书,如古人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二是兴趣性读书,他们则是出于爱好,为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只可惜,现在有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相比之下,正如一句话所说:“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书籍是无穷尽的。我提议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我们身心有益的好书来读。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如《三国演义》《骆驼祥子》《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战争与和平》……一般说,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就是有生命的,是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的,多读一些一定会受益无穷。
如何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但是,如果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就如同沙漏,所有的知识只是从大脑里匆匆流淌一遍,留不下任何痕迹。与其这样,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在温暖的晨光里,在静谧的树荫下,在宁静的窗台前,独自手捧一本心爱的书,边读边想,走进书里,与书中的人物一起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那该是多么惬意!
弄清上面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博览群书了。哪怕是一个星期只读一本书,想想看,坚持下去的话,一生能够看多少本书啊!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就让我们一生与书为伴,不断获取进步吧!
教师简评:作者紧紧围绕“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三个问题,用比较精炼的语言,逐层深入地谈了自己对于读书的认识。我们能够感受到小作者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不过,文章语言显得过于理性和成人化,如果能够联系自己读书的真实体会,用更加轻松活泼的语言来谈读书,会更容易引起共鸣。指导教师:刘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