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中作文 初中作文 小学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体裁作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工作报告 评语大全 家长范文

教师一定要读书

时间: 2019-03-01 08:41; 作者: 第一作文  电脑版浏览
教师一定要读书
可能当大家看到题目,会觉得这么浅显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们一直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一直在引导学生阅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理所当然要读书。其实,我这里所说的“读”是指范读,“书”是指我们的语文书。


今天听了两节低年级的语文课,两位年轻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彰显着她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样努力而勤奋的女孩子,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欢。然而遗憾的是,两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没有进行范读。一位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一年级的《姓氏歌》,这篇课文韵律感很强,连教师用书上都提到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另一位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二年级的《燕子》,这篇课文在老教材中就有,统编教材虽然对老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了变动,但是依然保留了这篇文章。在文章中,作者郑振铎将燕子的灵动描写地惟妙惟肖,美文自然是需要美美地读的。但是我们发现这两堂课,尽管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朗读,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在“读”上,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这时候,我在想,教师为什么不范读呢?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市教研室许老师的带领下,一直做着“以读代讲”的实践研究,“用老师的读代替老师的讲”——也就是范读,是“以读代讲”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范读,不仅仅是为了给孩子们正音,教会孩子们给长句进行断句处理,而且是通过教师的“读”,把文章的趣味性(如《姓氏歌》),还有画面感(如《燕子》)呈现给学生。我们指导学生朗读,我们告诉孩子们,要读得有感情一点,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无论我们怎么要求“有感情”,学生都还是读得平铺直叙。2、有一部分孩子很听话地让自己读得“有感情”,但是读出来给听者的感受却是拿腔捏调。与其空洞、概念模糊地告诉孩子们“有感情”,不如我们老师自己读一遍。当然,因为人生阅历和对文本解读的程度不同,可能很多孩子读出来还是会不尽人意,但是请老师们稍安勿躁,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给孩子们听时,他们也在一点点地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理解了文本,还怕“读”不好吗?


在谈回今天的两节课,如果由老师来范读,毫无疑问,《姓氏歌》韵律中的趣味感和《燕子》优美句子中的画面感,老师是肯定读得出来的。先来说《姓氏歌》,老师读得有趣,运用自身的教学魅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得有趣,自然愿意学着去读,和教师的跟读、对读,到慢慢放手给学生自己组织拍手读、分组读等等。在读中,学生知道了中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知道了认识姓氏可以用到的方法,知道了姓氏原来分为单姓和复姓,一切的知识都是孩子们从老师读的有趣从而被吸引开始,一切的课堂所得都是自己主动去寻求的,这样的课堂自然是生动的、是灵动的,远远比老师一直在讲授要有意思得多不是吗?再来说《燕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出,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如何凭空想象,或者说学生想象出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真得取决于“读”。三年级的孩子,在“读”上的功底自然不如我们的教师,教师范读,或配乐或只是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感受,关闭了视觉通道,叫醒了我们的小耳朵,所有的文字就如同一个个小精灵,滑入我们耳朵,溜进我们的脑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然而然地提出,不难想象,孩子们脑海中丰富的画面,说不定有些孩子的回答还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课堂上的“生成”肯定不是突兀地出现的,有“生成”也是因为教师的铺垫和引导,让学生灵机一动,给我们呈现了意料之外而又是情理之中的精彩瞬间。


语文课堂,我们都知道应该是书声琅琅,而书声琅琅中,应该既有学生的读书声,又有教师的读书声。在很早的时候,教书先生不考虑什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考虑什么课堂环节的设置,他们只是很朴素很简单地读书,先生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而如今,我们掌握了很多教育理论,也学习了很多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让老师和学生都轻松愉悦,但是,切莫忘记,教师范读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很重要,不能丢弃!
    返回栏目
  • 上一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