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留下与离开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线索,就是程勇的儿子小澍,而关于小澍的集中矛盾就是跟随妈妈去国外还是跟着爸爸留在国内,程勇的决策主要受此影响,小澍的去留也决定了影片的进程。为了让小澍留下,彭勇做了两件事:程勇开始倒卖印度药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治病,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争得孩子的抚养权,因为以他当时的能力是无法抚养孩子的;程勇放弃印度药代理权,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自己,深层次是因为他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他不能让自己出事。当他把孩子送到机场的时候,我知道他这是药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他已经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卖印度药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五、我为我的自由负责
存在主义认为:人人生而自由,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程勇被捕后,法庭陈述时,他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而是希望美好的一天早日到来。他用自己五年的刑期换得近千人的生命,他是值得的。他在上囚车前让曹斌告诉小澍:“他的爸爸不是坏人。”我明白他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有任何的后悔。他所做的一切都被病友们承认和铭记。当押送他的囚车驶出时,大量的病友站立在道路两旁摘下口罩为他送行,这让我想起了小学的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总理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深得百姓爱戴,程勇以自己的自由为赌注,为白血病人争取活下去的机会,这怎能不让病友维护。
六、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是指
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塑造比较丰满。这部影片的圆形人物的塑造让影片更加真实和耐看。彭勇具有小市民的自私、粗鄙和平凡,也有圣人仁爱之心;曹斌具有超强的职业执行力,也具有平凡人的同理心;张长林既有假药贩子的奸诈和狡猾,也有做人的基本守信,当他被抓后,我以为他肯定会把彭勇供出来,特别是在他点燃那根烟的时候,我真怕他会说出来,意料之外他居然戏弄警察,闭口不言。这类圆形人物的塑造也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不足之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哪部影片是尽善尽美的,这部影片在我看来也存在这一些小瑕疵。
1.悲剧桥段画蛇添足。这部影片设计了两个悲剧场景,一个是吕受益的离世,一个是彭浩的去世,这两个设计本无问题,都能对程勇个人的改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的一个小细节是已经被用烂了的,就是彭浩死后,程勇到彭浩住宿的地方怀念他,结果发现了一张车票,彭浩死于临回家前,这个设计在诸多影视中都出现过,其实彭浩默不作言代替程勇引开警察不幸去世已经印引得观众的伤心,不需要再添加这一桥段。
2.个人认为,小孩子的出演不应该露出隐私部位。
以上观影感受均为个人看法,不当、不适之处,敬请指出。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三
最近一部国产电影频频刷屏,于是我也找了个时间去了电影院看。刚刚看完电影后,沉默,只有沉默,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讲一些什么。虽然没有被煽情到有泪花,但是却触发了一些思考,而当我真正准备诉诸笔尖的时候,有觉得不知从哪里讲起。我觉得每个角色每个人物都有值得谈论的地方,正在写着这点思考又有了萌生了新的想法,远远不止情理与法律那么简单。有一种艺术表现叫做留白,感觉这部电影还只是在小心翼翼地站在某个平衡点去表现一些东西,至于其深部的内核则存在于留白之中……
徐峥电影中的主人公大多数都有个特点,一开始都是道德观念上的小人,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等,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推进而逐渐有了转变,拥有了一个更加光辉一点的形象。这部《我不是药神》也不例外,主角程勇是一个卖保健品的普通小市民,市侩自私,胆小怕事,当不速之客吕受益找上门的时候,他也曾有过心动,但还是回绝了走私救命药“格列宁”的请求,后来还是在各种生活形势的逼迫下铤而走险,毕竟这是违法的事情,他曾经也因为怕坐牢而转让了生意。接下来看到朋友吕受益的死,目睹了白血病人等待死亡的无奈绝望以后,决心重出江湖,以成本价甚至是亏本价把走私来的药品卖给有需要的人。
这里面牵扯出来一些矛盾,比如情与法,知识产权利益和病人的生命等,但是这里面根本就很难讲出一个对与错来,并没有我们想要的非黑即白。在电影中的结局是程勇被捕坐牢,因为情节方面得到减刑,这个药品也被列入了医保,应该是法胜出了而同时也兼顾了情。观众的
情感被调动到了白血病人这一边,希望医药公司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救活更多的人。事实上,医药公司定的高价一定程度上也有他们的苦衷,因为研发一个新药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本,如果没有盈利的可能,那么医药公司也会失去研究新药的动力,但有了药,病人却被榨干而最后依旧是要等死。资本不是慈善家。然而正如片中老太太说的“哪家没有个病人?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生病”,没有房子可以去落后一点地方定居,工作没了可以再找,而身体坏了必须得治,然而高昂的医药费足以拖垮整个家庭。因为需要付出的费用是远远超出全家的收入水平的。房价贵,但毕竟价格定下来了以后就不会变,尚可以分期付款,而有些疾病的治疗费用动辄日以千计甚至是万计十万计。
整部电影下来,里面的环境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脏乱差,跟上海的那种富丽光鲜扯不上多少关系,唯有在几个迷雾中的上海电视塔的镜头出现的时候,才让人意识到这是上海。在这些镜头闪过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城市折叠”这个词,继而想到了《北京折叠》这部科幻小说。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往往无法体会到这背后的辛酸,就像程勇说到的“我又不是白血病人”,无法体会到吃垮一个家后依旧不得不等死的绝望。假药药商讲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贫穷的地方卫生差,是疾病的起源,生活没保证,又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贫穷不是原罪,但贫穷衍生出来的问题却不是可以忽视的。
电影中有些挺有意思的镜头,比如吕受益本来想寻死,但后来看到了孩子的出生就不想死了,最后他选择自杀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嘴角扬起一点微笑,因为他知道他自己是家庭的一个负累,为了不扼杀家庭未来的希望,他选择了自杀;病友群群主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治病,不惜当舞女甚至是出卖自己;黄毛为了保护程勇进而保护白血病人便宜药的货源,不惜冲卡最后意外死亡;神父在某种程度上也背弃了自己的信仰;程勇在最开始走上走私这条路也是被生活所迫……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一切都是为了活着,这有什么错?为一线微茫憧憬一意孤行,这众生芸芸谁不曾如此任性?
其实还有挺多的想法,这部电影初看时感觉平淡,仔细品味下又很有深度,活该它评分高,它未必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我们以后一定会更好的,但它却的确真实地反映了目前这个时代的问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为过。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四
最近有部很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3号我就去看了点映,当天就想写一下观影感受,一直拖到今天。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绝对会有很大得收获。
《我不是药神》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事情改编,电影讲得是一个神油店得老板陈勇,从最开始交不起房租,到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得故事。
“格列宁”是一款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国内价格4万元每瓶,印度只需要2000块钱每瓶,成为代理商价格更是低至500元每瓶,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白血病人吕受益,找到了神油老板陈勇,让其走失“格列宁”,以供自己治病。后来陈勇就成为了代理商,卖出了一批药品,但是该药是走失而来,违反国家法律,所以陈勇萌生退意,把代理权转卖给了搞保健品会销的假药贩子。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