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600字
寒假的一天,我和好朋友相约去看电影,原本打算让爸爸送我们去,因为电影院离家比较远,
妈妈更不放心我们自己去,说不安全,不过后来还是我们自己坐公交车去的,爸爸说要锻炼一下我们。 坐64路车大概半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电影院,这里已经“人山人海”了,观影的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 今天放映的电影是《老师也疯狂》,电影讲的是在一所小学,六年级一班要竞选
班主任,候选人有两个,其中宋老师是校长推荐的,肖老师是由校教导主任谭主任推荐的,两位老师各有所长,有一天,宋老师就给校长打小报告,说肖老师上课时间带着学生们去玩,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并且还说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太多了。但是走访了
同学们以后,同学们都说肖老师好。下课带领同学们尽情的玩,上课同学们听课也比较认真,学习效率很高。有一次,肖老师家访,班里的郭嘉俊同学的爸爸妈妈早逝,他跟奶奶相依为命,家里的日子过的艰难,肖老师为了让他们祖孙俩日子过的好一些,邀请郭嘉俊的奶奶到学校食堂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也能改善他们家的生活,肖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参加环保小卫士,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最终
六一班的期末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校长不得不信服。 通过这部电影,肖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并不仅仅是啃书本,读死书,死读书。学习生活,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并非枯燥无味,玩的时候要尽情的玩,学的时候要认真的学,要学会爱护
环境,关爱老人,因为我们并不仅仅是一名学生,更是社会中的一分子。 电影看完了,我和好朋友肚子都饿了,去德克士饱餐一了顿,就坐车回家了,今天是有意义的一天,我从电影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能力。
“疯狂的老师”不疯狂——电影《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老师也疯狂?到底有多“疯狂”?抱着学习创新的念头,我走进了电影院。看完电影,却感觉“疯狂的老师”不疯狂。
电影着力刻画了六年(1)班班主任肖子恩老师的疯狂之举,比如,把学生带到湖滨的草坪上课、带学生到废品收购站给垃圾分类、带学生到敬老院去看望慰问老人等等,这在导演看来或许已经是非常出格的“疯狂”之举,其实,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早已经有这方面类似的实践,所以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疯狂的。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最终要在学生的身上来体现。在电影中,肖老师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正是他对两个男生的转化。
“书呆子”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父母相继因公殉职,留下他与奶奶相依为命,而奶奶不愿给国家增添负担,靠自己当保姆打零工苦苦支撑,供养着小男孩上学。肖老师通过学生的档案资料了解到信息之后,到小男孩家家访,鼓励他做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帮助爸爸照顾好年迈的奶奶;他又找到校长,请求校长把小男孩的奶奶安排在学校食堂工作,以帮助和照顾烈士的遗孤。肖老师的情怀真的让人感动。教育如果只看到分数,wwW.gaozhongzuowen.CN 如果只是应试的训练,那么,学生就会异化为“考试的机器”。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继往开来。那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应改是人而不是分数,应该是人的发展而不是技能的训练。教育要看得见“人”,只有去真正地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对学生的关心才能真正到位。电影的开头说,六年(1)班原来是一个“乱班”,“乱”的原因之一,就是原来的班主任都像电影中的宋老师那样,只要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没有真正的关心。
电脑“天才”是一个憨憨的男孩,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自从母亲去世后,他就没有一天是欢乐的,继母对他也算是极尽关爱,他却根本不买账,始终冷脸相对。妹妹的笑脸,
父亲的呵斥,都没有让他有半点改变。生日那天,父亲原本安排一家人到餐厅为他庆贺,他却跑到了母亲的墓前去祭奠。折翼的天使让人倍加心疼,孩子的迷惘也深深地刺痛着肖老师的心。他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境况,心情会是怎样?正是他的点拨,让孩子打开了心结,理解了爸爸的苦衷,也接受了自己继母,第一次自然地喊了一声“妈”,第一次主动牵起妹妹的手带妹妹去玩。继母欣慰之余,不由的感慨:“还是肖老师有方法啊!”其实,我想说,肖老师用的不是方法,而是一颗真诚的心!教育是需要直抵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很难被量化的,如果用标准化来衡量评价教育,客观的数据也许并不一定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如果只想用一些所谓的“方法”就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就足够面对个性截然不同的学生,那也是荒谬可笑的。
老师没有“疯狂”,那么,是谁“疯狂”了呢?又是什么“疯狂”了呢?这部电影并不能反应教育的全部,但难得的是,在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能够关注到社会现实中的教育领域。家长、学生、老师……不同的人走进电影院,看完电影会有不同的思考,也许这就足够了。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