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
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终于揭晓,感动中国这个栏目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十六个春秋,这个舞台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用他们的平凡谱写华丽的生命赞歌。其中就有我们河南人的骄傲,特别是河南人民教师的骄傲,他就是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八零后小学校长――张玉滚。
从他发白的鬓角和布满风霜的脸上看不出他是“80后”人, 实际上他是真正的八零后。2001年,生长在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脉的张玉滚从南阳师范学院毕业后觉得小山村没啥出路,打算出去闯一闯。正当张玉滚收拾行李,打算外出时,黑虎庙小学的老校长吴龙奇来了,他说学校老师稀缺,希望张玉滚可以留下来教书。老校长先后3次登门,张玉滚过意不去,答应先去学校看一看。然而,令他吃惊的是,时隔多年,教室还是原来的模样,没有任何改变。“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土孩子。”吴龙奇实不相瞒,告诉他工资太低,公办学校的教师调不过来。
看着孩子们清澈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神,张玉滚实在不忍心,于是决定留下来,让知识带孩子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乡村代课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8年。
当时,一座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一栋两层的宿舍,三间平房,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家当。
春秋季开学时,为了跟孩子们运回书本,他肩扛一根扁担,两条腿,翻过一座1600米高的大山,一次往返12小时,张玉滚把课本装进编织袋里,一步一步地挑回黑虎庙小学。山高路窄,张玉滚不知道栽了多少跟头,“为了赶路,摔倒了,也顾不得疼,得抓紧时间回去。”
十八年里,他靠着一根扁担,从大山外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十八年里,他成了一位“全能型”教师。学校现有75名学生,张玉滚既是校长,同时还担任着数学、英语、品德社会、科学四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主持人敬一丹曾风趣地说:你没有教过哪门课?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
十八年里,他由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热血青年
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小学校长。受他的影响和感召,4名退休教师决定返回山里继续教书,张玉滚曾经的学生张磊也在外出上学毕业后回到黑虎庙小学,并选择留了下来。
十八年里,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
十八年里,张玉滚九个月大的女儿因妻子带着去给学校食堂买菜,遭遇车祸夭折,他自己也曾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时,因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十八年里,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多达300多名。带领一代代孩子走出大山,还培养出22名大学生。正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托起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让孩子们插上翅膀飞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这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正如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所说,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
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他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他年轻有爱的心。
他说:“我愿做这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来照亮孩子们的前程,希望孩子们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作为乡村教师的典范和教书育人楷模,张玉滚曾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教育界,还引起无数青年人的共鸣与敬佩。“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像张玉滚这样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在中国的教育战线上,有很多这样平凡的教师,三尺讲台是他们的阵地,一只粉笔是他们的武器,正是他们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大任,顶起了中国教育的半边天,向他们致敬同时也向我们自己点赞!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