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给孩子》
读后感
偶尔遇见王芳的《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气读完,很久没有这样痛痛快快看一本书了。谈一下自己的读后感。
一本书读下来,不得不承认,王芳是个十分称职的好
妈妈,为自己的孩子看得长远,但是却不像中国大多数家长那样,用“我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去做去选择”作为理由绑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沦为自己的傀儡或者所有物。这样的家长往往会遭遇
青春期的激烈对抗……其实我这么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激烈反抗的例子,甚至一直反抗到了现在。作为一位小学低段教师,王芳这样的家长,不得不说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类家长了。是的没错,我这篇报告要说一说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不熊的小学生家长。
先来分析分析王芳为什么是小学老师特别是
班主任最喜欢的家长。现在早已不是唯分数定生死的年代了,初中高中应试教育的暂且不论,就说没有应试压力的小学吧,我们作为教育者被灌输的观念一直都是全面发展,智育只是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自己的教育观里,情商排在智育的前面。那么,情商是什么呢,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比如,见人懂不懂问候,会不会在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情况下合理的表述自己的需求,如何与同龄人、比自己年长的人和比自己幼小的人相处,甚至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性格和脾气、涵养的塑造……涉及好多好多东西。情商是没办法全部靠学校教育来培养的,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于家庭教育。
咳咳,扯远了。王芳是个会“管”孩子的家长。这个管,并不是“事无巨细一一包办”的管,也不是“明明孩子作业乱写在学校表现糟糕却看都不看就在家校本签字,当老师问起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管了呀”的管。她的管,紧中有松,做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木偶师。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权,从小就让婉儿懂得为自己的选择反复思考、作出决定并对此负责。她不会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学习,但是当孩子的成绩或者表现出了问题,她会马上抓住机会反思自己的教育和孩子不足的原因,马上行动起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帮助、纠正。小学生的心理无非是需要父母的关注、鼓励和爱,即使工作再忙,关注也必须是时时刻刻无缝不入的。反观“熊”家长们,你们的熊孩子在学校里闹了事,老师三请四请都请不动家长,硬是说要开会要出差要跑客户没空来,“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请问,你们真的爱你们的孩子吗?还是其实你们自己就是个孩子,觉得生了个孩子以后好麻烦,要管这管那,管到他长大成人,自己的青春都流逝了,亏死了。其实你们心里是厌恶你的孩子的吧,不然怎么会百般理由推脱?
回到上面那个情商培养的话题来,有句话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王芳给婉儿最大的馈赠就是,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给婉儿如何平和温良地对待身边的人,如何快乐地度过童年。我虽然不认识王芳,也没有以班主任和家长的身份与她相处过,但是,从这样一个孩子的身上,就能折射出作为母亲的教育,处处充满了智慧。
好好做父母,向王芳老师学习!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读后感2
很有诚意的一本书。书中分成一个个小主题,全面地讲述了在教育孩子上面的各个问题。不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分享了作为一个8岁母亲,这一路走来在孩子教育上的点滴经验。对我而言,最有颠覆性的帮助是,对于孩子的陪伴,重量更要重质!
从我家宝贝出生,我对他的
成长就非常的关注,也翻阅了不少相关书籍。从一开始地一味模仿,到渐渐有了经验,总结出了更适合我家孩子的教育方法。他现在5岁了,好多次听到其他家长会说,你家孩子真好带,很静。好带在于他出去不用我太操心,许多事情能独立完成。很静在于,他不会一刻不停地四处打滚。或是看书或是和我聊天,心很定。当然我也不觉得那些很皮的孩子,是不好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只是在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的孩子会更受欢迎一些。在我的教育理念中,陪伴是占最大比重的。我认为,在他最需要依赖和需要你保护的时候,你在他身边,你才有资格去教育他。而现在我需要反省的是,花时间陪他的同时,我是否有在用心地陪伴。无需细想,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会有时看手机,有时做其他事情。小时候可能全心全意陪他的时间还多些,随着他长大我不用再担心他会磕到碰到之后,好像我会一心一意陪他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作者是一位这么忙的母亲,她的所有陪伴都是牺牲个人休息、娱乐时间挤出来的。所以格外珍惜彼此相处的时间。与其大把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各种抱怨与唠叨。不如只是一个小时的陪伴,但是全心全意与正面教导。第二种更具有影响力。就像书中,也有提到的例子。母亲总是各种苦情地诉说为了孩子,她是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不容易。而孩子总是一脸嫌烦的表情。
做父母没有上岗证书,没有资格证书,没有所谓合格的标准。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正因为爱得浓烈,所以更容易一厢情愿。爱是感性的,而教育却是理性的。诚如书的名字一样,我们要教导他好方法,而不是替他去做决定。他只是经由你的肚子来到这个世上,你并不是他的主宰者。
还有一点,我觉得想要教导好孩子,先把自己教导好。任何再完美的计划与方法,先问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比如你要求孩子阅读,你是否能保证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很多时候,忙只是我们懒得规划,懒得思考的借口。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另外,整本书最喜欢的一句话:书有未观皆可读,事已经不须提。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