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作文写作训练
初中生由于社会活动空间不大,往往存在着写作素材匮乏等问题,对作文怀有厌烦、畏难的情绪,以至于虽然年级不断升高、写作篇数不断增加,但是写作水平却几乎止步不前。而对教师来说,批改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学生习作几乎是一种煎熬和精神折磨。面对作文,师生均叫苦不迭。究其原因,因为作文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师生之间在作文交流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近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在作文训练方面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现就此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提高学习兴趣
正如初学唱歌的人需要模仿如何用气,初学跳舞的人需要模仿如何走步,初学写作的中学生当然也需要从模仿入手。模仿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简便有效的捷径,应鼓励他们在模仿中写作,在模仿中提高,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如在教学《背影》等文后,同时引导学生阅读《一件珍贵的衬衫》《这不是一颗流星》,以这些文章共同的“现实—回忆—现实”和“总—分—总”三段式结构作为学生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与讲练密切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中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
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阅历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有条件的学生平时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用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其次,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
词语、
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最后,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
名人名言,格言
警句等。
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写起。例如:布置观察某位任课老师或学生最常用的某种动作,思考他最喜欢讲的一句口头语等。要求大家用书面语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进行作文片段训练,然后抽出若干名
同学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大家猜一猜是哪位老师或同学?是否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真实吗?为什么?这样,大家七嘴八舌加以评论,课堂显得既生动又活泼。然后教师可趁热打铁,进一步启发学生,以《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就能从心理上逐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提高写作技巧
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自己用不上,因此,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汲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写出真感情
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学生写作中训练的章法技巧、修辞炼字等终归要为准确表情达意服务。表达
真情是文章写作的宗旨,应力倡学生真情作文。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首先,要深入生活。
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例如写春雨,先让学生走进雨中,让他们去听雨点的声音,去闻雨点的气息,去尝雨点的滋味。
其次,要开掘阅读的情感。学生不可能长期投入到生活的实践中,因而,开掘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理智思辨成为写真情作文的又一重要途径。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多读可以间接地了解生活现实。当他读到熟悉的情景会引起思想共鸣,当他读到陌生的情景会借助想象联想去贯通,这种间接的体验也是真实的、可贵的。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教师,只有认真不懈地进行作文训练,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逐步提高,也才能真正解决师生为之皱眉的作文问题。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