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为缘,实然美事。
童年时光,梦中染尽书香。小窗幽月,一盏孤灯悠悠照。在清风柔面,虫蚊初鸣的浅秋,翻开书页,韵味顿生,天光云影,兀自徘徊。时光滞滞,一时于字句之中,勘破人生。
未入学之前,早已经向往书中盛宴,四处寻了书来读,由于条件的限制,自己得这一股欲望断然无法轻易满足。所以就常寻机借故,暗中拿了二哥一年级的书,借着他去上学的空隙,偷偷在卧室读。心里是既紧张又激动,既高兴又害怕。那时候,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句,就凭着感觉,臆猜也好,蒙混也罢,总之是见了像谁就认成谁,想来大概是以“儿子总不会和亲爹的相貌有多大的偏差”作为了判读的依据罢。那时读书是颇为认真的,因为没有图文本身之外的丝毫杂念,所以印象非常深刻。至今我都还能背诵许多启蒙课文的段落,以及许多那时习得的古诗。
年幼终归还是年幼,偷书之事总是觉得内心不尚光荣,心里时常战战兢兢,任由我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被二哥在一个晚上逮个正着。他一阵的吼闹和嘲笑,最后还是让我因为不堪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巨大负罪感,而默默流下泪来。最后还是凭藉父母的威仪,来为我的行为落一个正名:爱书不是坏事,为读书偷书是爱知识。后来在中学里读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孔乙己说偷书于读书人来说叫窃,便想到了幼时偷书读的往事,嘲笑自己那是也是一个窃书贼。
但是,庆幸幼时的些许读书学识的积极性没有被迫夭折,才能在后来的这么多年来,虽性格孤郁沉默,却少有无端的寂寞。在书的世界里,没有寂寞。寂寞,忧伤,忧愁,全都会消融在文字的细腻或者豪放里,自然而成就一种壮阔的美。从此读书的热情就未曾消减,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千方百计也要寻了书来读。除了想尽办法讨好二哥之外,我还发现了一处藏书的宝库,在那里我读过了尤为感激的几年时光。
2003年,搬了新家,新家离老家较远,旁边是村里一个嫂子开的小面坊。四里八乡的人大都有中午吃面的习惯,加之她家的面润滑可口,所以面很畅销,由而包装所需的纸张用量就大。面坊的嫂子一边卖面,一边收购农家的旧书。有时她下午回来时,用大背篓装了一麻袋的书刊报纸从我家坝子里走过。只听得背篓发出咿呀的声响,然后他进门去,便又会听见倒书时一声轰响。
那些书大部分是高年级的课本,也有少量的小说和报纸。我常常马马虎虎地做完了家务,就跑到面坊里去,随便和嫂子打了招呼,就蹲书堆旁边去。蹲累了就坐,前后就是几个小时。面坊里只有一道小窗子,光线不是很好,白天里全要靠开了灯才能做事。所以天黑下来时,我竟没有察觉。面坊嫂子看见我心无旁骛地在那里读书,就又会重复那一句话:二天(将来)成才了要感谢我哈。 我笑了笑,不知怎么来回答。现在回想起来,人没有成才,依然书生一介,也许会潦倒一生。但是,我心里是满足的,灵魂是充实的,这我得感谢那位面坊嫂子。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