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思考、分析观察阅读得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材料,形成个人的某种见解、观点。
我们在观察中,感受到外界现象,会产生一种心理活动,或激起一种情感,或有自己的认识看法。这种情感、认识对写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有了自己的感受才能写出独特的文章,才能感染别人。因此,我们在观察中要善于捕捉这种感受,有一点苗头就紧紧抓住,反复仔细体味,尽力扩大感受力。有了感受还应及时记下来,以免稍纵即逝。
在阅读中得到材料后,还必须进行一番分析、研究,经过自己头脑的深入思考,从而取得新的认识,形成新的观点,哪怕是一些不成熟的、零碎的看法。这些认识、观点、看法也是写作的材料,在写议论、说明、
应用文章时有重要作用。
我们对观察到的某些情景,有时还必须通过想像、联想,去扩展生活的图景,丰富写作的材料。例如《荔枝蜜》一文,作者由蜜蜂的特征,联想到具有类似特征的农民。作者在写蜜蜂的同时也描写了农民。通过联想把对蜜蜂的描写加以深化。许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都是这种联想的运用。因此,想像、联想也是获得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怎样积累材料
我们通过观察、阅读、分析研究获得的材料,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为了便于以后写作,我们应该把这些材料积累起来,储存起来。
积累材料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积累的内容恰当地选择。
1、对观察到的内容及观察时的感受,可采用记观察日记的方法进行积累
作为中学生应该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这样做,不仅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下来,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写观察日记时,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实际上已经在训练写作了,长期写下去,材料丰富了,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2、用各种方法进行积累
阅读书籍、报刊、文献得到的材料及对材料分析进而形成个人的见解,可用笔记、卡片、剪报等形式进行积累。积累的内容有:
(1)语言积累:如精彩的
词语积累、识字量的积累、词汇量的积累、生动的描写、精彩的
句子、特殊的句式等。
(2)技巧积累。
(3)思想积累:如系统的理论、新颖的观点、深刻的分析、精辟的见解等。
(4)事例积累:如有意义的事件、史实、精确的数字等。
(5)警句、格言的积累:包括谚语、俗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参考联等。
(6)个人的见解、心得、感想的积累。
用笔记、卡片积累有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四种。语言积累、事例积累、思想积累、警句格言的积累都适用摘录式。将书籍、报刊中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有关的重要内容摘录下来。摘录时要一字不漏,连标点符号也不可遗漏或标错,还要写上作者和出处,注明摘录的书籍名称及页码。摘录的内容要分成几项,按项摘记。例如中学生可按刻苦学习、树立志向、团结奋进、艰苦朴素、遵守纪律、坚持锻炼、爱国爱民、讲究文明、尊敬师长、注意方法等内容去摘录。技巧积累、思想积累、事例积累适于运用提要式。提要式一般用于长的篇目,不能全文摘录,只要记摘要点就可以了。心得式是对别人的见解、心得、感想适用的一种笔记形式。索引式是对记过的笔记、卡片进行编排、整理、列出索引,以备查找。
四、怎样对待观察与写作的关系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不会观察,就谈不上会写作。生活就像是一个作文材料的宝库,而打开宝库的钥匙是观察。你如能对生活进行认真的观察,就拿到了宝库的钥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材料供你选择。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首先学会观察,才能谈得上可以学会写作,所以应该学会观察。
五、怎样正确地观察生活
1、抓住事物的特征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的事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各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这一事物有别的事物不具有的东西,这就是该事物的特征。观察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事物的这个特征。
观察时要善于抓事物的特征,即从人的个性,事物的差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例如《春》这篇文章,作者在写春雨时,就抓住了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这说明作者在观察时注意辨别春雨和其他季节的雨的不同点。《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也写到了雨,那是夏季的一场暴雨。而作者则着重地描写了暴雨的急、猛、大的特点。可见春雨和夏日暴雨是不同的,而两位作者都是善于在观察中抓事物特征,我们要学习这种观察的方法。
2、要选好观察点。
观察点,是观察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也就是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角度。每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同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就常常需要从事物的各个侧面进行观察。
观察人物时,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不同,采取的态度,产生的心理,对被观察者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例如《一面》一文中鲁迅的三次观察,各不相同。第一次,作者是在不知道观察对象就是鲁迅,而在室内光线很暗的情况下观察的。因此,观察得较粗略,作者只注意到瘦、年龄、长衫的色彩、烟嘴上的亮光这些特点。第二次,鲁迅走近了,就看得较清楚,作者观察到其脸色、精神面貌、头发、胡子等特点,这是鲁迅的脸上的特点,观察得细致多了。第三次,鲁迅把值三块二的书,以一块钱的价格卖给作者时,作者忍不住地惊异,要仔仔细细看看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此这一次观察不仅仔细,而且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也就认出了这个人就是鲁迅。三次观察的距离不同,情况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就不同。
观察景物,可以从一个固定点,从一个静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位置,有远近高低之分,观察的角度有俯仰、反正的区别。例如《社戏》中,初看赵庄的戏台,距离较远,而且是黑夜,只见戏台搭在临河的空地上,和黑夜模糊在一起,分不出界限;当船走得近了,可以看出台上的人物,红红绿绿的动;再近就能看到人物的样子了。再如《吴门桥》一文:“从船上望去,蓝天碧水之间,像出现了一条长虹。停步吴门桥顶,就像站立于水空……脚下的水气拂着你的衣裙,你就会感到出尘脱俗,飘飘欲仙。”观察步不同,感受就不一样。
总之,观察点是多样的。观察点不同,反映事物的特征就会不同。但这些特征并不一定都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我们要精心选择最佳的观察点,用最佳的角度去观察,抓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反映对其独特的发现和深切的了解。另外观察应天天坚持,观察后还要认真记观察日记,把观察的内容积累下来。
六、怎样正确运用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是很多的。恰当地运用观察方法去观察,能使你们准确、细致、快速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怎样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呢?
1、全面观察和局部观察
全面观察就是观察事物的全部,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及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人物全面观察,就是观察人物外貌、性格、语言、身份、品德等各个方面。而局部观察是对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观察,如只观察人物外貌或事物的某一
段落、某一细节。全面观察可以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而局部观察可以使我们细致、具体地了解事物。两者互相补充,就会使我们既全面又具体细致地了解事物。
2、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
定点观察指观察事物时,从某一个固定观察点上去观察事物。动点观察指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点要随观察者的行踪而定。
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都要根据观察的需要来决定。
3、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是指在观察两个事物时,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借此认清事物之间的差异,了解两个事物特殊的属性。如《故乡》中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反映了闰土的巨大变化,使文章的主题突现出来。
4、在观察比较复杂的事物时,要在事物中的出其主要方面、主要部分和次要方面、次要部分。
对主要方面、主要部分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另外,观察中还要注意主次之间的关系,摘清次要方面的如何衬托、补充其主要方面或主要部分的。
5、层次观察
事物是有层次的,有表里之分,有现象和本质之分,有形式和内容之分。人也是有层次的,有外貌和性格的关系,有行动和思想的关系。在观察中,要通过对事物的内部、本质、内容。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去了解人物质个性、心理、思想品德,使观察由浅人深,使我们对人和事物的了解更深刻、更全面。
6、细节观察
细节就是事物的细微末节。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够以小见大、准确无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人物的思想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观察要善于抓住反映人或事物的特点的细节,要精心、细致、具体入微,这样在写作时才能真实、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地将事物反映出来。
七、怎样观察人物
我们生活在海洋里,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写文章也要写到人物。只有了解人物、熟悉要写的人物,才能把人物形象、性格写得生动、具体、鲜明。观察、分析、研究人物的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怎样观察人物呢?
1、观察人物应选好观察对象
我们平时见到的人很多,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物都仔细观察,而应该选好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才能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
首先,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去观察。父母、老师、同学,经常和我们在一起,但在写作时,有人却说不出他们有什么特点,写不出有关他们的文章来。这是由于平时缺乏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造成的。先观察最熟悉的人和我们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经常地、细致深入地观察。
其次,应选择典型人物进行观察。所谓典型人物,就是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人物身上能够更集中、更明显地反映出同类人物的共同特征。观察和描写典型人物,也能鲜明而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某些特点和弊端,使刻画的人物有宣传的价值。如《我的老师》一文中,魏巍只写了一位老师,这是作者“最难忘的”一位,这就是典型。蔡芸先生身上具有其他好老师共同的特征,通过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也就赞扬了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所有老师的品德。
2、观察人物应抓住人物特征,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表情等方面去观察人与人的长相、身份、性格、气质、品格、经历都是千差万别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我们观察人物就是要找出“他”这个人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表情等方面。观察人物时就要着意找出“他”这个人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行动、语言、心理等。
有的同学不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写人物外貌,无论写谁,往往把他(她)的脸、眼、鼻子、嘴、耳朵、身材全写一遍,而每一处又都是最普通的。这实际上只告诉我们他(她)长了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两片耳朵等等而已。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特征呢?因此观察要抓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使“这个”人物和其他人物区别开来。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会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印象。
3、观察人物的细节
人物的细节指人的行动、语言、心理、肖像、神态等细小、具体的环节。它能准确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细节的能力是观察能力的一种表现,只有通过观察细节,才能真正培养出观察能力来。
观察细节能使我们形象地、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本质,为我们描写好人物的形象性格打下基础。写作中选取人物性格发展中最具特征的细节描写,是使人物性格得以突出的重要手段。它能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观察人物时一定要注意对其细节的观察。
八、怎样观察景物
景物就是自然
环境,指山川原野、日月星辰、气象季节等自然景象。景物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以景物作为描写的主题,以歌颂山川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秀美,如游记、写景
散文等;另一点是起辅助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性格。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对烈日和暴雨的描写,对表现样子所受到的痛苦,就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1、安排好观察顺序
观察景物主要按方位或时间的顺序观察。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左右,或按前后。如《老山界》中描写夜景的一段文字: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作者的观察是由星星到山峰,再到山谷,再到身边,顺序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除了按方位、时间顺序,也可以按参观浏览路线观察,或按时间的顺序观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2、应变换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观察景物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会是不同的。对于同一景物可以变换着角度观察,或远视、或近视、或仰视、或俯视,这样景物的形象就会变幻多姿,使我们对景物有一个立体化的印象。
3、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了解景物
任何景物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观察中要从景物的色彩、形态、质地、动静、音响等方面抓特点。把此时、此地、此景的形象刻画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作者抓住色彩、形态、质地、动作等特点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生动地表现了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九、怎样观察事件
1、观察事件要注意事件的全过程
事件有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观察中要抓住六要素顺着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完整地了解事件。
在观察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事件中的因果关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无不有其原因,观察时就要搞清楚这些因果关系。只有这样,在写作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巧妙构思,周密安排。例如《第二次考试》一文中,由于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异,考试委员们认为她是合乎条件的考生,而复试的失败,令苏林教授感到不解,到陈伊玲家去,了解她复试失败的原因。作者正是巧妙地处理了这种因果关系,才使文章环环相扣,令人读来余味无穷。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