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马鞍山长大,这里是我们的家乡。这里的历史可能算不上悠久,马鞍山市区自1956年成立至今一晃已经六十年了。可这却是翻天覆地的六十年。匆匆一晃,白驹过隙,幼嫩的马鞍山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在它的庇荫之下,安逸地生活着。
最开始的时候,1953年,甚至市区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在国家一五计划的影响之下,马鞍山铁厂建立起来;1958年,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此视察,在经历漫长的发展演变之后,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优势的地理和资源环境、较低的成本和优秀的企业管理和规划,到了今天,马钢已经成为一家市值200多亿,拥有7万多名在职工的一家世界级钢铁企业。有着“江南一枝花”的美誉。可以说马钢随着马鞍山的成长而成长,它是马鞍山的骨,也使马鞍山有着“钢城”的美誉。
风雨六十年,马鞍山的文化经历了从无到有。
马鞍山建市时间短,是一个移民城市,文化来源多来源于周围的县市,如当涂的当涂民歌,和县的乌江文化。而时过境迁,马鞍山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聚山纳川,一马当先,这是我们的奋进马精神。我们有诗仙李白长眠于此,我们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文化,有着“诗城”之称。马鞍山曾为六朝畿辅、十代京畿,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东吴大将朱然之墓在此,其出土极大地丰富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研究资料,于此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了三国文化。
风风雨雨六十年,马鞍山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了如今一个有着2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这是短暂的六十年,更是翻天覆地的六十年。也许它还很年轻,但是我们从不怀疑,它会不停地进步,越来越好。我们每一个马鞍山人,都是它进步的见证者,更是它进步的参与者和践行者。过去的辉煌,我们所敬仰,明天的未来,我们来创造!
马鞍山,一座城,一个梦,一些人。
风雨六十年,马鞍山的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
马鞍山经济上的成就绝不止步于此。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马鞍山郑蒲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马鞍山还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2015年,马鞍山实现GDP1360亿元,位居全省第四,全市人均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人均GDP达9600美元。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的开发区建立,各个商业中心如万达金鹰的入住,让广大市民不由感慨马鞍山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段时间,暴雨洪涝灾害遍布全国南方地区,牵动着全国民众的心。其中马鞍山更是重灾区之一。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绝不低头。面对困难,全市人民团结在一起,展现出我们马鞍山人的城市精神!
不光如此,马鞍山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这里有风景如画的濮塘风景区和采石矶,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大青山桃花节,这里有霸王祠、李白墓园,这里有中国李白诗歌节,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松绿石,这里有美味的黄池酱菜、采石茶干……
高三:王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