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人们会秉持着这种唯分是图的想法来敦促孩子们努力学习取得高分呢?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将来担忧,所以希望看到孩子们拿到所谓高含金量的毕业证,有个好工作,有个美满安定的生活。他们功利的希望孩子们考出高分,而不是注重全面发展。眼见孩子磕破膝盖,磨破双手,摘取那耀眼的,艳丽的“分数”时,有些家长可能还在沾沾自喜,却没有想到可能他们的孩子是下一代钢琴大师,亦或是跑步冠军。是分数,也就是现成的安定蒙蔽了他们的双眼。拨开功利的雾霾,才能到达更远的巅峰。分数不能代表什么,好的分数会预示你可能会有一个安定的未来,但不一定美满,不一定如你所愿。
我曾看到一篇调查报告,显示近代人们比起文学类书籍更加偏向于教辅资料,考试提分等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唯分是图这种思想也是根深蒂固了。当想象的鸟儿被禁锢在功利的牢笼里,就塑造了呆板,一成不变。“吾师道也”在历史长河中磕磕绊绊成了“吾师利也”。分数固然重要,但不可过分重视。
高三:孙籥
一个孩子拿了一百分,得了奖赏,另一个孩子五十五分,却挨了巴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下一次考试中,一百分的小孩拎着九十八分的试卷挨了巴掌,而由五十五分进步到六十一分的孩子却得了奖赏。看似意料之外,实际又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分数,能够成为一个人的代表和全部吗?对于唯分是图的这种现象,我持否定的态度。
放大来看,只会应试而别的什么都不会的人成了社会的缩影。因为他们眼中,分数是最重要的。许多高分低能的人不断涌现,他们有的丧失了道德,有的迷失了自我。是因为在他们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他们去拿取更高分。为什么社会会有这种唯分是图的趋势?科举制起于隋唐时期,用于选拔人才入朝做官。而在那时,有个一官半职可以保证衣食无忧,加上当时重农抑商。自然,考取功名利禄是最妥当的选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不再是为提升自己而读书了,而是专为分数后的功名为学习。
学习能提升人的综合能力,唯分是图重功利,分数只是应试能力和运气的外在表现。把握现在,涉猎一些其他书籍,总有一点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厚积薄发,方能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