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叶子,在它还在母体中孕育的时候,都有要长在顶端的梦想。可是当它们慢慢长出、长大,就都有了自己的位置,长在顶端的不过寥寥数片。而秋风袭来的时候,最先脱落的,却是当初英姿飒爽的顶端数片。无论曾经多么仪态万方,色彩斑斓。它们终是逃不过最先离开的命运,因为,高处不胜寒。
是啊,高处不胜寒,说这话的苏东坡该是对此感触颇深吧。十年寒窗苦,夜夜挑灯读,不过是为了名扬天下,封妻荫子,享一生荣华。天资加上努力,苏轼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成了顶端的叶子,然而如他所说,高处不胜寒,非议与污蔑的风吹来的时候,他被从顶端吹落枝头,离开自己的理想,做了最底层的叶子。底层,没有顶端的荣耀和夺目的光环,却让苏轼感受到与民同乐的温暖,却让他的思想、文笔日趋稳健、成熟。失去了顶端的风采和荣华,苏轼却换有了生命的高度,而那一点,那便是显贵的天子,也是不及。
忽然又想到了曹雪芹笔下的晴雯。晴雯出身卑微,只是个侍侯宝玉起居的丫头。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中没有她的名字。她没有饱读过诗书,没有黛玉的如华气质,她也没有被传输封建正统思想,不如宝钗循规导矩。可是她不甘,也不服,她有刀子般伶俐的口才,有顶好的女工,有出众的外貌,还有很高的心性。所以,她如大观园中所有的丫头一样,想努力向上爬。她做到了,成了宝玉身边的大丫头,得了了宝玉的怜惜。可这高处的寒风却也不期而至,将她吹落枝头,她最终无限凄惨地死于孤寂之中。曹先生写到这里也叹: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晴雯就如那盘旋的蝴蝶,一直在高处盘旋转,以为自己生命的窗口就在那高处,却从不曾想往下看一眼,从不曾想要飞低一点,所以最终力竭而亡,香消玉殒,如一片枝叶飘落。
苏轼与晴雯,看似没有任何联系,其实他们在生命路途都曾走得那么相似,可不同的在于,苏轼从高处跌落后顿悟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而晴雯,却是至死都是不甘。所以,人们对苏轼充满敬仰,而对晴雯,满怀怜悯。
认识了“高处不胜寒”,才成就了苏轼的伟岸。
而我们,亦不过如此,懂得了“高处不胜寒”,才能在理想的狂热中冷静下来,才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