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迅的学生
鲁迅的学生很多,孙伏园是其中之一。但孙伏园在中学和大学先后两次受业于鲁迅,则是其不可多得的际遇。
孙伏园原名福源,字养泉。他的五行中缺水,父母便取了针对性很强的名字。孙伏园不信邪,自己改名为伏园,用的笔名如伏庐、柏生、松年均不沾水的边。父母取的名字是希望他福气厚实些,他自己改名则是希望身体硬朗些。可见,少年孙伏园体质偏弱。
但上天眷顾了他。孙伏园生于1894年,这一年中日甲午海战,一个乱世开始之后;卒于1966年1月,又一个乱世开始之前。七十余年人生经历了中国现当代史最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峥嵘
岁月。在这个七十年里,中华民族经受了从未有过的创痛,蚌病生珠,也涌现出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年一出的人才群。孙伏园,作为鲁迅最得意、最亲密的弟子之一,也是这个人才群中可圈可点的人物。当1966以及随后的十年,专制者磨刀霍霍,欲对前面乱世产生的文化多元和思想激进进行总清算,他及时地撒手人寰,逃过浩劫。否则,在统治者叫嚣若鲁迅生时也不会放过的文革,直爽得略带固执的孙伏园亦难免牛棚牢狱之灾。
17岁的孙伏园就读于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时,校长恰好是苦恼的鲁迅。鲁迅为什么苦闷呢?因为校长也是一级官员,官员就要与其他官员和更高的官员打交道,鲁迅天不怕地不怕,怕应酬费时,怕逢迎失格,故郁闷不已。但他对新事物的热烈、对年轻人的鼓舞,却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民国元年(1911年)1月1日,孙伏园还记得这天是阴历十一月十三日。午饭时分,学校传出消息,说“革命政府今日在南京成立,以后要改用阳历,今日就是阳历的
元旦”。果然,午饭后,鲁迅召集全校学生开会,简单说明阴、阳历的区别,以及革命政府采取阳历的意义。末了,让
同学们最开心的是,校长宣布本日下午放假以示庆祝。
孙伏园当时担任他所在年级的级长,与鲁迅有较多接触机会。鲁迅上课不多,但有时国文教员请假,或他兴之所至,也亲自走上讲台或批改作文,他的评语多从正面鼓励,学生们都抢着看。孙伏园写了一篇恭贺南京政府成立并改用阳历为主题的作文,鲁迅很欣赏,在文后批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八个字从此烙刻在孙伏园心间,成为他奋发的动力。及至后来成为“副刊大王”,他也没有丢下过那支写杂文的笔,他的杂文深得鲁迅笔法,成绩不小,但他觉得自己没能达到老师的期望。有一天,他忽忽然长喟曰:“直到现在廿五年了,我对这八个字还很惭愧。”
当然,这是孙伏园的自励和在大师鲁迅面前的自谦。实际上,这八个字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早已如春醪般融入孙伏园的灵府。1918年,经鲁迅推荐,孙伏园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这是他追随鲁迅足迹的开始。此后,北京、西安、厦门、广州、上海……总是能看到这对师徒俩胁肩继踵的身影。
但孙伏园因为不是考进来的,故只能作为旁听生。到北大做旁听生都不得了呵,老北大的很多旁听生其成就和影响都不在正规生之下。我来列举一个当时北大旁听生的名单,大家便会明白此言不虚:梁漱溟、毛泽东、沈从文、曹靖华、周建人、李苦禅、许钦文、成舍我、瞿秋白、冯雪峰、柔石、丁玲、金克木等。
返回栏目